编者按:
榜样引领,战鼓催征!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一批先进典型获此殊荣。“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及《环境》杂志同步开设【绿美先锋】专栏,聚焦先锋风采,讲述奋斗故事,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和生态环保铁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我们见贤思齐,汲取榜样力量,共绘美丽广东壮美画卷!本期讲述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蓝天碧海、银色沙滩、跃动的绿色马甲……
8月2日上午,值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三部门联合主办、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等多个单位共同承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志愿净滩行动,在广东沿海14市及香港、澳门两地统一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当天共吸引5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累计清理各类海洋垃圾3000多公斤,覆盖海岸线80多公里。活动相关信息浏览约50万人次,有力增强了公众海洋生态环保意识。
此次净滩行动,是贯彻落实“美丽广东,志愿有我”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工作,也是宣传推进“美丽全运”的具体举措,更是宣教中心多年来立足生态环境主责主业,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的生动缩影。
多渠道多平台讲好环保故事
广东在碳足迹管理上有哪些经验?以旧换新政策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支持旧产品回收处置?……在“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一问一答间精准传递权威政策,将技术术语转化为回应民生关切的务实举措。
新闻发布是舆论引导的“重器”。在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的指导下,宣教中心积极配合做好厅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作。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举办新闻发布会34场,基本覆盖生态环境所有业务领域。“每到生态环境热点时期,例行发布会总是如约而至,成为我们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感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南方日报记者如是评价。
省生态环境厅新闻通气会现场
2023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苦干实干、争先创优”活动启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创新举措迭出。如何生动展现这些具有广东特色的方案与路径?如何推广可借鉴复制的经验?宣教中心精心谋划,以《环境》杂志为主阵地,综合运用报纸、新媒体等平台,推出“生态环境创新案例”专栏专版,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挖掘报道鲜活样本。
东莞首创“零散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模式,作为首批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并在珠三角部分城市推广;佛山创新构建全链生态环境数智监管模式,获生态环境部表彰,其“佛山智慧”经验被《中国环境报》大篇幅报道,为全国工业城市治理提供借鉴……目前,“生态环境创新案例”专栏已累计报道90多个案例,并先后评出两届全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这些创新实践通过立体化传播,在环保业界引发热烈反响。今年7月以来,宣教中心又统筹组织“绿美先锋”系列报道,以“小切口”故事宣传约30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先进人物和集体事迹,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引发广泛共鸣,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为讲好广东生态环保故事,宣教中心今年创新建立新闻宣传“中央厨房”制度,整合中心内部力量,加强原创及深度采访报道。同时,推动开展“美丽广东优秀传播案例征集”活动,强化与媒体互动,加强省市联动,形成同频共振的强大宣传声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央省媒体刊发相关报道400多篇,为美丽广东建设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则护鸟故事,曾刷屏网络!宣教中心原创环保微电影《梁一元:生死相依护鸟人》深情讲述“候鸟守护者”的坚守,朴素心声引发广泛共鸣,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为适应宣传新形势,宣教中心以“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新媒体矩阵为载体,持续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在5月、6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5名、第3名,3篇推文阅读量超2万人次。
多形式多渠道凝聚生态共识
5月17日上午,肇庆星湖牌坊广场,2025年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报告,并首次设立广东珍稀动植物标本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6月3日上午,汕头国际会展中心,2025年六五环境日广东省主场活动在此举行。生态文明理念与潮汕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的精彩文艺表演,赢得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现场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积极承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相关地市、部门举办的大型宣传活动的同时,宣教中心还贴近公众、贴近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宣传活动,努力打造接地气、重实效、有特色的广东生态文化建设新品牌。连续开展12年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今年创新设立以线上为主的“美丽广东我代言”和“绿色生活我当家”两项活动。其中,“绿色生活我当家”低碳实践网上展示活动推出仅一个月,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投稿8万多篇,创下历年广东环保宣传活动参与人数新高。
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环境科学知识竞赛决赛现场
走进东莞大气环保体验馆,50组亲子家庭正化身“低碳探索家”:闲置旧物巧交换、废塑料瓶变身种植装置、虚拟碳币开启绿色消费……“我们全家都意识到环保很重要,但以前不知从何做起,原来它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践行!”家长们由衷感慨。这正是环境教育“可感”“有感”的生动课堂!
环境教育基地是环境宣教的重要阵地。广东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共命名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56家。各地环境教育基地以及131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每年接待公众参观近千万人次,成为展示美丽广东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也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小资金撬动大能量,点亮民间力量。自2015年起,宣教中心推出“环保有你”——广东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培育行动,采取“以奖促建、以评促建”模式,每年遴选省内优秀环保社会组织项目给予小额资助。十年间,累计投入275万元,成功培育96个环保公益项目开花结果。在省级项目的示范引领下,东莞、中山、江门、河源等多地积极响应,共同助力环保公益力量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今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实施《“美丽广东,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有序有效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
对此,宣教中心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我们环境宣教工作开辟的新赛道、新领域。未来,我们将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和环保公众参与,以《环境》杂志为载体,以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生态环境文化节为契机,强化广东生态文化建设,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共同深化生态文明宣传。”
该负责人举例道:“例如,今年省生态环境厅首次联合省妇联开展的‘绿色生活我当家’系列宣传活动,有效促进了基层两部门联动。目前各地已开展活动70余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宣传成效。”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作者:陈昊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