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河源,田野生机盎然。无人机掠过翻滚的金黄稻浪,特色预制菜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运转,茶山桃园处处洋溢丰收喜悦。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沃土上,河源农企正以筑牢合规经营根基为依托稳健前行。
主动防控筑牢合规防火墙
“正值阳光玫瑰葡萄上市旺季,往年此时最忧心的票据管理问题,现在有了这份预警清单,我能提前做好规划,心里踏实多了!”河源市雅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远鸿向笔者展示着一份涵盖进销发票管理、自产自销申报、税收优惠适用等关键环节的税务风险预警清单。“现在即使再忙,我们在处理核心涉税业务时也变得井然有序。”
而在距离100公里的和平县,青州镇山角乐农场在探索“农旅融合”转型的同时,也在当地税务部门的协助下建立起定期税务健康检查机制,通过主动梳理关键业务流程风险点,并对新模式开展事前涉税评估,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农场制定了涵盖票据、申报、资料管理的多级审核机制,实现全流程管控。“通过定期自查和税务健康检查,我们不仅有效规避了涉税风险,还连续三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企业,”农场负责人赖炳泉表示,“合规经营让我们更有底气,也让我们更快、更精准地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红利,为农场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个性服务精准赋能产业发展
面对类型多样的农业经营主体,税务部门通过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合规能力,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学习意愿。
东源县的广东荟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灯塔盆地建设全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时,税务部门及时送上的《现代农业企业税费政策指引2.0》、电子税务局和“粤税通”小程序的操作指南成了他们的“及时雨”。团队拿到指引后,组织研发、财务、生产部门人员开展专题学习,研发人员结合“粤薯1号”脱毒种薯的扩繁进度,主动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申报节点;财务人员则依据指引优化发票管理流程,确保每一笔育种投入的税务凭证都规范齐全。“以前遇到税务问题可能会等、靠、问,现在有了针对性指引,我们能主动预判风险、提前做好规划,这为‘粤薯1号’规模化扩繁扫清了合规障碍,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扎根农业科技创新。”财务人员朱倩告诉笔者。
这种聚焦产业痛点、提供精准辅导的服务模式,正在河源各地持续深化。龙川县税务局与当地茶企紧密协作,针对茶企普遍采用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结合农产品收购、自产自销等关键政策要点,开展“案例式”合规学习研讨,由税务工作人员深入讲解政策内涵和风险边界,企业管理层和农户则结合一线经营实践提出疑问、分享经验。在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中,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户对农产品流通、发票管理、税费申报等关键环节的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在经营中主动规避。
龙川南越王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税务部门的辅导覆盖产、制、销全链条,让我们在拓展市场时能主动识别和规避政策盲区。”
诚信合规铸就发展“金招牌”
筑牢合规根基,依托服务桥梁,河源“槎字号”农业品牌结出累累硕果。如今,诚信纳税已成为众多农企珍视的发展“金钥匙”。
“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紫金县一方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凯恒的话道出了众多河源农企的心声。作为连续三年自觉规范经营、获评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一方农牧在精细化税务管理和政策运用上下了功夫,有效规避了从肉鸽养殖到预制菜销售的全链条涉税风险。这份合规底气,使其累计享受增值税惠农减免超95万元,并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粤字号”品牌目录。如今,每月有万余只“方圆鸽”预制菜端上大湾区餐桌。“‘A级纳税人’这块‘金字招牌’,是对我们坚持合规经营的最好认可,更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邹凯恒感触颇深。
在“中国鹰嘴蜜桃之乡”连平,税务部门在桃园一线设立“税蜜桃”便民服务站,不仅提供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社保费缴纳等便利服务,还创新推出“反向预约”机制,主动对接农户需求。农户通过持续学习掌上办税技能,进一步认识到合规操作对防范风险、保障权益的重要性。如今,连平鹰嘴蜜桃产业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增收,培育出4个“亿元村”。产业整体合规水平的提升,为特色农产品从“提篮小卖”迈向“亿元产业”注入了持久动能。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邹璐璐 李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