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六代接力,潮州南春路免费凉茶持续供应50年

作者 董志豪 2025-09-04 09:14

清晨5时30分许,潮州市湘桥区西新街道南春路浸在微凉的晨光里。路面上刚响起摩托车、电动车零星驶过的声音,街角南春老人之家的屋檐下,已飘出淡淡的草药香。这里的免费凉茶点,历经六棒传承,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从未断过档。

不锈钢茶桶虽不起眼,却是过往行人心里默认的“解暑路标”。

不锈钢茶桶虽不起眼,却是过往行人心里默认的“解暑路标”。

茶桶旁,68岁的谢森水正把配好的凉茶料包放进电煮锅,弯腰调试开关。作为第六棒接力人,这是他守着这个茶桶的第10年。那只印着“免费凉茶”的不锈钢茶桶虽不起眼,却是过往行人心里默认的“解暑路标”,每年5月到10月,总能在这里接到一口沁凉。

五十年不断档,历经六棒接力

日头渐渐高了,凉茶点前的人多了起来,不时传来搪瓷杯碰撞茶桶的脆响。谢森水和80岁的黄继宗坐在一旁喝着工夫茶,偶尔和来取茶的街坊搭两句话。

免费凉茶点前过往行人停下接茶喝。

免费凉茶点前过往行人停下接茶喝。

黄继宗是凉茶点的第五位接力人,一守就是20年。聊起凉茶点的过往,黄继宗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哪有这电锅?最早那批老人,是劈柴烧大锅。还得楼上楼下。”黄继宗伸手比划着,“锅直径得有65多厘米,一锅凉茶要熬足一个钟头。”他指了指脚下的老旧居民楼,眼里多了几分回忆。

黄继宗介绍,南春路的免费凉茶点,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过去半个世纪。最初,一位潮籍侨胞出资建设房屋后捐给了当地,供社区老人们休闲娱乐。彼时的南春路人来人往很热闹,几位社区热心老人见摊贩、路人常口干舌燥,便在门口支起第一口凉茶锅,用草药配方煮水,免费供人解暑。“当年他们在门口种的三角梅,现在都长得很大了。”黄继宗说。

接棒的规矩,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找年轻点、有时间和热情的”。黄继宗早年时常来帮忙,前一辈人年事已高后,他接下了第五棒;2017年,眼看自己年纪大了,他又找到了常来搭手、即将退休的谢森水。“我爸妈以前也是这儿的志愿者。”谢森水没多犹豫就正式应下了第六棒。“接下这个担子,既是给街坊帮点忙,也算是续着家里的情分。”

十年常来喝,众人喝出暖心感

走进老人之家,内里摆放着电视、橱柜、沙发。沙发旁立着两个不锈钢圆桶,里面的桑叶、夏枯草、菊花、莲叶等药材被整齐码成一份份凉茶料包。谢森水说,闲来无事时他就会提前配好料,到了次日清晨五点半,再将料包丢进茶桶,六点就能供路人接饮。

谢森水拿出一份份凉茶料包。

谢森水拿出一份份凉茶料包。

“这个大茶桶能装近40升凉茶水,平常天气煮一份能供应到下午。”他补充道,“但到了六七月最热的时候,很快就会见底,那些天得煮三四锅才够供应。”

从早到晚,凉茶摊前总不缺人——有赶着上班的通勤族,有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小哥,也有附近的居民,不少都是熟门熟路的“老茶客”。

正说着,67岁的白发阿婆林惜娟慢慢走近,熟稔地拿起搪瓷杯接了大半杯凉茶,坐在门口板凳上抿了一口,笑着点头:“早上出来走一圈,就想来你这喝口茶。”林惜娟说,自己喝这凉茶已有十多年,“以前在桥东街道上班,下班就过来喝,现在退休了经常来。”她晃了晃杯子,“味道一直没变,就是实打实的草药香,喝着放心。”

居民林惜娟(左一)等人坐在门口板凳上喝凉茶。

居民林惜娟(左一)等人坐在门口板凳上喝凉茶。

林惜娟自己也煮过凉茶,也买过外面的,但她摆了摆手:“和这儿免费的没啥不一样,可这儿的更贴心!他们天天起大早煮,我们喝着心里暖。”林惜娟笑着说:“只要凉茶点一直开着,我就一直来!”

接力有信心,免费凉茶不会断

这碗免费凉茶能坚持五十年,离不开爱心人士的扶助。

谢森水从老人之家的物品柜里拿出一个旧文件夹,里面装着三本手写的记录册,上面一笔一画记着热心人的捐赠:“徐天略先生捐赠200元”“张欣先生捐赠200元”“李桂英女士捐赠50元”……“就在8月31日,还有两三位附近居民特意跑过来捐了钱。”他翻着册子说,除了这些街坊的心意,潮州三环公司每年还会送来5000元的公益赞助。

指尖轻轻划过纸页,谢森水语气认真:“这些本子都是‘宝贝’,每一笔爱心都得记牢。到了过年,我们就照着记录给每位热心人送些福橘,算是回个心意,祝大家日子顺顺当当。”

而爱心的支持远不止于捐资,不少人还在默默捐物、出力。谢森水转头指了指旁边的一袋草药,接着说:“昨天煮的还是清热方,今天就换成了医师配的清凉料——这还得好好谢谢那位热心医生。”他解释,凉茶的药材配方正是这位医生提供的,对方不仅细心配药,还会悄悄送来原料,并且再三叮嘱不要提及自己的名字。

凉茶摊前总不缺人来喝上一杯茶。

凉茶摊前总不缺人来喝上一杯茶。

有人不解地问谢森水,都退休了不好好在家歇着,天天起这么大早忙活凉茶点图啥?谢森水摆了摆手,语气里满是坚定:“以前老一辈煮凉茶,烧柴烧煤都没嫌累嫌辛苦,我现在有家里人支持,还有黄哥他们帮着管后勤,街坊们也常来搭把手,我更没什么好抱怨的。我打算一直干到走不动为止,相信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接过这个担子!”

微观察

坚守温暖一座城

从柴灶铁锅到电煮茶桶,从几位老人的自发善举到六代人的接力坚守,潮州南春路的免费凉茶点,用半个世纪的氤氲茶香,诠释了何为“平凡中的伟大”。这碗凉茶,熬煮的是草药,也是扎根潮州市井的善意与传承。

众人喝出暖心感。

众人喝出暖心感。

时代在变,形式在新,但“利他”初心未改。黄继宗二十年如一日值守,谢森水退休后毅然接棒,他们坚持煮茶的身影,是这份初心鲜活的注脚。

凉茶的持久温度,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同心托举。三本手写捐赠册上的一笔一画,潮州三环公司的常年赞助,匿名医生的配方与药材支持……正是街坊的信赖、社会的助力,让这碗凉茶从“几个人的坚持”变成“一群人的守护”。

如今,潮州城乡免费凉茶点越来越多,酷暑中为路人送去沁凉。可见,微小善意不断传递,也能汇聚成照亮城市的暖流。而这种扎根民间的守望相助,正是潮州动人和坚实的文明底色。

文/图:董志豪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