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联动绘就揭阳志愿“暑”光

2025-08-29 16:12

暑期课堂的公益志愿、水库堤坝的守护身影、服务中心的惠民场景……今年7—8月,揭阳以暑期为契机,号召广大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投身社会服务,让“志愿红”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近期,依托“统筹定方向、先锋作引领、阵地作依托、大家齐参与”的四维联动机制,广大社会公益志愿力量从分散服务迈向系统推进,成为暖民生、优治理的重要力量。

统筹部署 把准方向

7月伊始,揭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揭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出《暑期志愿服务倡议书》,各志愿组织携手校、社、家、街道、公安、应急等部门资源,构建起“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系。

揭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划定服务方向,针对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统筹教育、团委、社工等资源,开展暑期公益课堂与“430学堂”。此外,进一步拓宽揭阳市12344青少年服务中心、2025年揭西籍大学生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归巢 智汇街东”返家乡文明实践、揭阳市图书馆2025年暑假志愿者(第一期)等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招募渠道,有效整合志愿力量,组建专业队伍下沉基层。

聚焦特殊群体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异地务工子弟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揭阳市文化馆举办“志愿童行”文化艺术夏令营活动,面向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服务,助力广大青少年度过健康、充实、有意义的暑期生活。

凝聚合力 群防群控

暑期正值揭阳高温雷雨频发时节,面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压力,揭阳广大党员志愿者和社会志愿组织、志愿者迅速行动。

揭阳市委组织部迅速发出《关于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两个作用”的倡议》,揭阳市直机关工委迅速启动“双报到”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发动市直87个单位的党员志愿者集中开展“两清”(清积水、清垃圾)攻坚行动,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

在揭阳广大社会志愿组织中,各党支部始终活跃,积极组织党员骨干牵头组建专业消杀队,身着防护装备、肩背消杀设备,先后奔赴市区各大人员密集场所,对公共休息区、走廊角落全面喷洒药剂,对墙角缝隙、草丛深处、积水洼坑等蚊虫易栖息点逐一排查消杀。“靶向作业”有效降低了蚊媒密度,为群众筑起卫生安全屏障,用行动诠释“社会有需要,志愿有担当”。

此外,新就业群体也当起了“流动卫士”,普宁市昇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美团代理企业)响应倡议,将“暖蜂驿站”变为“防疫骑兵营”,外卖骑手化身“防疫轻骑兵”,穿梭街巷织密“流动防线”。在配送外卖时,他们用通俗语言向居民科普防蚊灭蚊知识,电动车餐箱张贴“预防基孔肯雅热 灭蚊防蚊护健康”等标语,扩大宣传覆盖面;送餐途中,他们留意社区、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发现积水、卫生死角立刻“随手拍”上报;同时主动清理工作场所、交通工具及居住环境的积水,用自身行动带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贡献“新”力量。

阵地赋能 服务升级

为进一步打造“一站式”惠民枢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实践点成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阶段以来,各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热度不减——“青春力量注活力”暑期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与兴趣培养,开展普法宣传、健康服务等活动。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幸福港湾。

针对暑期青少年服务需求,揭阳还打造了一批特色服务阵地,志愿服务更具针对性。

揭西县钱坑镇依托镇政府闲置场地,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团县委打造“欢乐一‘夏’、与你‘童’行”暑假公益课堂阵地,设置爱心托管区、文化学习区、实践体验区,围绕安全、环保、国学、科学等维度开设课程。“红心自护翼”课堂教孩子防溺水、防拐骗知识;“环保小卫士”活动带孩子参与垃圾分类实践;“国学文化班”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解传统技艺,累计开展17场活动,服务500余人次儿童,解决家长“暑期带娃难”的烦恼。 

普宁市“430学堂”则创新“阵地+资源”整合模式。盘活南山英歌传承基地,开设非遗英歌课堂,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依托红色文化中心,开展红色宣讲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利用社区活动空间,设置作业辅导区与趣味实验区,由党员、社工、志愿者轮流值守,形成“15分钟暑期服务圈”,有效填补孩童假期闲暇时光,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喜欢的成长驿站。

为延伸志愿服务的触角,揭阳将公共文化场所作为志愿服务的新场景,让文化服务与志愿行动深度融合。其中,在2025年南国书香节揭阳分会场,进贤书城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为读者提供路线指引、活动日程介绍。志愿者们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向读者宣传文明礼仪,引导文明读书,让“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更加浓厚。

多元参与 激发活力

揭阳打破“单一志愿群体”局限,广泛吸纳青少年、大学生、专业人士、社会机构等力量,组建多支特色志愿队伍,形成“专业队伍补短板、社会队伍扩覆盖、青年队伍增活力”的多元格局,让志愿服务更专业、覆盖更广泛。

在破解服务难题方面,揭阳聚焦医疗、法律、应急等专业领域,组建“术业有专攻”的志愿者队伍。

一方面,榕城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在7月下旬成立,成为揭阳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中首支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由揭阳市红十字会提供技术支持,揭阳市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成为又一支专业力量——志愿者经系统培训后,掌握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溺水急救等技能,可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此外,在普宁市“竹仔鱼”防溺水行动中,专门组织了应急救护培训,覆盖乡村振兴志愿者、团干部、妇联执委等200余人次,让基层志愿队伍从宣传者升级为守护者,填补基层急救力量空白。

暑期,大学生与青少年志愿者也是揭阳志愿服务的主角。广州理工学院萤火突击队与揭阳市民生志愿服务队“双向奔赴”,参与“纸巾不落地 文明看揭东”行动,走进揭东区磐东街道商业街,向200余家商铺讲解垃圾分类标准、“门前三包”责任,现场演示垃圾分拣方法,用青春活力带动商户转变观念;普宁市济善之彩志愿者协会的青年志愿者,在高铁站、商品城、生态园等人流密集区开展“12355为青春护航”行动,通过发放手册、案例讲解,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

社会型队伍也在逐渐壮大,拓宽服务覆盖范围,通过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政府+社会”的服务合力。揭阳市民生志愿服务队、普宁市济善之彩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志愿组织,主动对接政府需求,承接防溺水宣传、青少年法治教育、垃圾分类推广等项目;南国书香节揭阳分会场通过公开招募,吸引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既缓解了人手压力,也让更多市民通过志愿行动参与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事务社会办”的良性循环。

从孩子暑假有地方去的安心,到老人在家门口看病的方便,再到河边有人守着的踏实,揭阳以四维联动机制,让这抹“志愿红”更贴民心、更懂民生,为幸福揭阳添持久的暖意。

文字:张冰纯 曾小双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