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仙女的心情比过年还高兴
因为大家期盼已久的
>>春风隧道<<
✨主线正式通车了✨
春风隧道主线通车
2025年5月27日,深圳春风隧道主线正式通车。该隧道以15.8米直径刷新华南地区单洞双层盾构隧道纪录,独创“春风高架+春风隧道”立体交通走廊。
这里敲个超级重重重点!春风隧道限高 3.5 米,只允许9座及以下小客车通行,货车、中型及以上客车、非机动车、行人严禁进入!由于本次开通的是春风隧道主线,并非春风隧道全线,请根据导航指引合理规划路线,请勿贪鲜打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拥堵哦~
▼戳下图查看通行须知
春风隧道工程
具有“大难险新”特点
春风隧道工程西起 滨河大道上步立交东侧与滨河大道相接,东至 北斗路东侧沿河南路,在新秀立交西侧与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市政连接线配套工程相接。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 60 千米/小时,为小客车专用通道,全长 5078 米,其中隧道长 4600 米。
与平常我们所见隧道不同的是,该隧道是“单洞双层设计”,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是福田至罗湖方向车辆行驶的通道
下层则为罗湖至福田通道
每层皆为单向两车道+连续紧急停车带的组合
春风隧道工程具有“大难险新”等特点——
“大”:指隧道采用当时国内在建最大直径15.8米盾构施工;
“难”:盾构全长3603米,地层复杂,下穿11条断层破碎带,部分地层围岩强度最高达173兆帕,堪称“地质博物馆”,盾构掘进时间约四年半;
“险”:隧道在城市主城区繁华地段施工,沿线老旧建筑物多,同时穿越地铁、铁路、口岸等敏感区域,工程建设难度及风险居世界同类型工程前列;
“新”:作为单洞双层隧道,采用上下层互通消防救援模式、隧道东西侧各设置一套空气净化系统。
多项目联动下
区域"逢峰必堵"局面有望缓解
在深圳市中心城区的现状快速路网系统中,滨海大道、滨河大道、上步路高架、春风路高架、沿河南路构成“南环”快速路系统,其中春风高架段由于车道数不匹配、道路线形指标低,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在春风高架上下游路段,滨河大道为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80km/小时,沿河南路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km/h,而作为连接滨河大道与沿河南路的春风高架,仅有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仅为30km/h,车道数与车速都无法匹配上下游道路,形成了"高峰必堵"甚至“平峰也堵”的结构性“肠梗阻”问题。
此外,春风高架段受用地、周边建筑等限制,断面的压缩及较低的线形指标,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导致该路段常态化拥堵,饱和度达到1.2,道路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交通量需求,已成为区域最拥堵的路段之一,大大降低了南环快速系统的运行效率。
春风隧道的正式投用,春风高架与春风隧道构成地上+地下复合通道模式,复合通道共计双向8车道,将匹配“南环”快速路系统车道数,从根本上对结构性“肠梗阻”解套,以往高峰期的过饱和、常态化拥堵情况将有效改善,通行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预计可达到快速路平均水平,有望缓解春风高架"逢峰必堵"局面。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交通规划博士、高级工程师杨宇星表示,春风隧道的建成投用将缩短深圳东部地区与罗湖、福田、南山等原特区的联通效率,对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深圳依托东部大鹏半岛、盐田海滨栈道等山海资源禀赋,旅游休闲需求持续升温。作为连接深圳核心区与东部旅游带的交通动脉,春风隧道的建成投用将显著提升区域通达性,激活消费潜能。
杨宇星表示,春风隧道通过立体交通走廊设计,将有效缓解东部路网结构性“肠梗阻”。但通车初期可能出现“幽灵堵车”现象——即无事故或无道路障碍的情况下,交通流出现停滞。当车流接近饱和时,驾驶者对新线路的好奇、路径选择迟疑等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刹车反应,形成短时拥堵。“交通网络系统接入新通道后存在动态磨合期。”杨宇星指出,市民朋友宜以发展眼光看待拥堵情况,“让子弹再飞一会”,待通行规则普及、车流稳定后,这条战略通道对深圳路网升级的长期效益将充分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交通的整体改善需要依靠多项目联动。
在春风隧道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后续随着罗沙路改扩建工程、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市政连接线配套工程(新秀立交)建成投用,将整体缓解罗湖片区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弃~
最后再强调一遍
大家出行前请根据导航指引
合理规划路线
切勿贪鲜打卡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拥堵哦
最后
留言区已打开
各方贺电刷起来!
来源|深圳交通
编辑 王圳妹 | 校对 李宇 | 审核 周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