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县级节点实现百分百覆盖、建设蓬江北站、广海湾枢纽站、建成1个通用机场或支线机场……近日,《江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2-2035年)》(下文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这份谋划江门未来十年交通建设的文件不仅有远景展望,也有具体落地抓手,其中不乏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望实现跨越提升,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以及出行需求将发生明显变化,交通运输需求仍呈增长趋势,预测2035年江门市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客运量)将达约4.6亿人次,货运需求将达3.2亿吨,江门港吞吐量将达2.6亿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2035年,江门将如何初步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低碳集约、智慧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目标
高铁县级节点实现百分百覆盖
根据《规划》,当前江门市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铁公水综合立体交通网已初步成型,铁路运营里程22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12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00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4公里),拥有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8站台20线)等9个高铁、城际客运站,江门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破“亿”吨,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高新区公共码头,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地位不断夯实。
江门站承担市域、城区的对外客流及交汇线路客流转换功能。 周华东 摄
江门站承担市域、城区的对外客流及交汇线路客流转换功能。 周华东 摄
与此同时,江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往广州、深圳的通道还不完善、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市区之间轨道直达互通效率低、港口与航空发展存在结构性短板、珠西物流枢纽地位不够突出等方面。为此,接下来江门将从三方面织密交通网络——打造“1133”市内出行交通圈、形成“1234”对外出行交通圈、形成“1123”快货物流圈。
立足打造“1133”市内出行交通圈,江门将力争乡镇15分钟、产业园区核心区15分钟可到达高速公路出入口,各县级城区与产业园区核心区30分钟可到达高铁站或城际铁路站,重要港区作业区30分钟可到达铁路站。
加速形成“1234”对外出行交通圈,也是江门的重要目标。到2035年,江门市与区域枢纽机场、珠三角主要城市有望实现1小时通达,与粤东西北主要城市2~2.5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份主要城市3小时左右通达,与国内主要城市4小时左右通达。
在“1123”快货物流圈方面,江门将力争实现市内物流当天送达,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就在于进一步完善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未来,江门区域高铁干线将规划形成“两纵两横”布局,都市圈城际(市域)铁路规划形成“三纵二横”布局,实现高铁县级及以上节点全覆盖,湾区主要城市、主要机场1小时直达互通;货运(客货兼顾)铁路由具备货运功能或以货运功能为主的干线铁路、市域铁路组成,形成“两纵两横两补充”布局,增强珠西物流枢纽承载能力。
在公路网方面,江门高速公路将规划形成“六纵六横两联+展望线” 布局,实现江门与周边地市之间均有3条或以上的高速公路联系;主干线布局“十四纵十横”、次干线布局61条公路,实现乡镇及以上行政节点、重点发展地区、交通枢纽节点、经济节点多路径覆盖;支线公路规划约7500公里,服务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在航道网方面,江门将规划布局形成沿海航道26条,其中7条为万吨级航道,内河航道(七级及以上)34条,增强地区多口入海的江海联运通道能级。
布局
构建“四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
根据《规划》,到2035年,江门高速铁路里程将力争达到250公里,高速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100%,高速公路达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比例达100%,普通省道三级以上比例达98%,建成1个通用机场或支线机场,快速交通服务覆盖各县级城区、乡镇和产业园区核心区。
江鹤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受访者供图
江鹤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受访者供图
为此,未来江门将在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础上,构建对接“大桥经济”、连通大湾区“黄金内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黄金通道”,形成“四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其中,“一横”是指广佛江阳通道。该通道将串联鹤山、开平、恩平,向东北通往佛山、广州及以远地区,向西通往粤西、海南自贸港;“二横”指江门北部横向通道,向东通往佛山副中心(顺德)、广州副中心(南沙)及珠三角东岸,向西通往广州新机场、肇庆,延伸接入广东省沪广—西江通道,通往广西。
“三横”指深中江阳通道,串联江海、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向东通往中山、深圳及珠三角东岸,向西通往粤西北部、北部湾城市群;“四横”指江门南部沿海通道,串联银湖湾、广海湾、镇海湾,向东通往珠海、澳门、深圳、香港,向西至粤西、海南自贸港。
除了横向规划,《规划》对江门的纵向交通网络也进行了谋划。
其中,“一纵”指江门东部产城融合通道,串联鹤山、蓬江、江海、新会,向北至佛山、肇庆及以远地区,向南通往珠海、澳门;“二纵”指珠西北上通道,串联蓬江、江海,增加江门市区至佛山、广州的通道容量。
“三纵”指江门中部陆海空通道,串联鹤山、开平、台山,向北至广州新机场、肇庆,延伸接入广东省粤贵川通道,通往成渝双城经济圈,向南至大广海湾、上下川岛;“四纵”指江门西部陆海通道,串联恩平、台山,向西北至云浮、肇庆,延伸接入粤贵川通道,通往成渝双城经济圈,向南至镇海湾。
焦点
江门将建设蓬江北站、广海湾枢纽站
《规划》提出,到2035年,江门将力争建成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与江门市民出行便利息息相关。对此,《规划》提出,江门将构建形成以江门站为主站,蓬江北站、广海湾枢纽站为副站,其他轨道站为节点的“主+副+多节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格局。
每逢假期,江门站都是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董有逸 摄
每逢假期,江门站都是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董有逸 摄
其中,江门站为主站,承担市域、城区的对外客流及交汇线路客流转换功能;蓬江北站、广海湾枢纽站为副站,分别承担江门中心城区、未来广海湾地区对外客流及市域客流的集疏运及交汇线路客流转换功能。
从具体功能分工看,蓬江北站是江门中心城区向东对接深中、向北对接广佛、向南对接珠海的主要铁路枢纽;广海湾枢纽站则有望成为江门南部向东对接深珠、向北对接广佛的主要铁路枢纽。
《规划》还明确了江门轨道交通建设近期工作重点。其中,江门将推动珠海至肇庆高铁江门至珠海段、深圳至江门铁路加快建设;争取广佛江珠城际佛山东平新城至江门段早日动工;加强深江高铁南延线、鹤台铁路、珠斗城际、深中江城际等谋划项目研究,争取纳入上级规划。
除了轨道交通,港口码头、机场体系、货运枢纽等也是《规划》重点谋划的内容。
未来,江门将建设现代集约港口码头群。 董有逸 摄
未来,江门将建设现代集约港口码头群。 董有逸 摄
在现代集约港口码头群方面,江门将以“强新会、优广海、促内河”为发展思路,形成以万吨级码头为引领、3000吨级以上码头为主力的码头群,研究广海湾港区建设特大型深水港,进一步夯实“港产城”融合优势。
在打造“1+3+N”机场体系方面,江门将布局机场航空体系,其中“1”是谋划建设支线运输机场,“3”是规划建设台山、恩平、江门通用机场,“N”是研究其他类型通用机场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器起降点。
在建设综合货运枢纽方面,江门将布局“四向”物流通道,形成东向陆海联运国际物流主通道、南向陆海联运国际物流辅通道、北向国内物流主通道和“一带一路”物流通道、西向国内物流辅通道和东南亚物流通道。
具体而言,江门将构建“2158N”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打造两个物流枢纽(珠西物流枢纽、港口物流枢纽)、一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五个主要物流园区、八个主要物流中心、N个其他货运物流节点。
南方+记者 董有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