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最美旅游公路看乡村 | 第九站:长宁镇酥醪村

博罗快讯 2025-10-06 10:09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蜿蜒穿行,将罗浮山北麓的长宁镇酥醪村从“深山闺阁”再次牵入大众视野。曾经,崎岖山路困住了这座山村的发展脚步;如今,沥青路面如绸带绕山,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更激活了乡村的“一池春水”。这条路,既是打通外界的 “交通线”,也是串联生态、文化与民生的“振兴链”,让酥醪村从传统山村蜕变为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

路通客来:交通升级激活乡村旅游活力

记者来到酥醪村时,碰巧遇到了游客宋先生一行在村中休憩,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行三人特地从上海自驾前来游玩,因为喜欢这里的美景美食,他们不自觉多待了一些时间:“我们一行三个人,在酥醪村这里玩了三四天了,这里风景美、空气好,开车在这条最美旅游公路上也是平稳顺畅。”

酥醪村位于罗浮山北麓,尽管风景如画,却因为山路崎岖,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交通成为制约酥醪村发展的“拦路虎”。而如今,最美旅游公路穿村而过,让“藏在深闺”的山村日益成为游客青睐的目的地。最美旅游公路通车后,村里配套建设的水井小组家棠停车场、酥醪广场停车场时常“一位难求”,在2025年“五一”假期,全村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为接住“公路红利”,酥醪村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康养+非遗体验”旅游模式。全村现有民宿、农庄约50家,依山而建的住宿集群与公路沿线风景融为一体,游客可沿公路直达村庄,体验艾粄制作、田园采摘,或探访酥醪观等特色景致。怡景居民宿负责人黄国新表示,公路修好后,周末客房需提前一周预订,“客人都说开车进来像逛公园,沿途风景好,进村也方便”。

同时,该村党总支部以“党员领航工程”为抓手,推动公路沿线环境提质。59名党员划分15个责任区,累计清理巷道卫生、建筑废料等320处,清拆危弃房屋65处约2100平方米,建成生物厌氧污水处理站2座,铺设污水管网1公里,让公路沿线“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为旅游发展筑牢生态基底。

路兴产业:非遗农特借势走出深山

沿着公路走进酥醪村,随处可见的艾粄店里,刚焯过水的艾草带着山野清苦香漫开来,村民指尖沾着糯米粉,把翠绿艾草泥与雪白米粉揉成软韧面团,案板上的花生芝麻馅泛着油光,等着被裹进这份传统美味。村民高校亮守在蒸箱旁,不时掀盖查看艾粄情况,他告诉记者:“艾糍的销售高峰在清明、五一假期那段时间,今年最多的一天卖了上千盒。”

最美旅游公路不仅带来了客流,更打通了酥醪村特色产业的“外销通道”。以县级非遗“罗浮山艾粄制作技艺”为核心,村民高校亮构建“艾草种植—艾粄制作—电商销售”完整产业链。目前,酥醪村已有近100户村民参与艾草种植、艾粄制作及销售,让小艾粄成为“大产业”,还先后获评“博罗十大名小吃”“惠州手信50强”。

公路的便捷也让腊肉、菜干、万寿藤杖等农特产品“乘网出山”。村民依托电商平台,将酥醪村独特高山气候孕育的腊肉、山芥菜制成的菜干销往全国;能工巧匠打造的万寿藤杖,既是工艺品也是登山工具,通过公路物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2024年,这些农特产品销售额稳步增长,带动全村420户人家共享产业收益”,2025年“五一”假期,艾粄等农产品销售额就高达20万元。

路惠民生:基础设施与共富图景同步升级

最美旅游公路的建设,不仅是“经济路”,更是“民生路”。酥醪村借助公路建设契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35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各村小组主要道路基本完成硬化,酥醪小学提质升级保障基础教育需求......村里还计划推进毛坪片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为部分小组加建变压器,解决村民生活、生产难题。

公路带动的旅游、产业发展,让村民收入渠道更宽广。除了参与艾草种植、艾粄制作,不少村民在民宿、农庄就业,六十多岁的村民还能通过在艾草基地除草等轻体力劳动增加家庭收入。村党总支部还鼓励年轻大学生返乡创业,储备村、组干部人选,为村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如今,走在酥醪村的公路上,两侧“四小园”生机盎然,这是村民在党员示范下利用闲置地打造的22处景观,既美化环境,也让村民多了休闲去处。“现在路好走了,收入增加了,环境也变美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的感慨,正是酥醪村以路为媒实现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

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为酥醪村编织了“通外界、兴产业、惠民生”的振兴网络。从交通不便到游客云集,从传统农业到“非遗+农旅”融合产业,从基础设施薄弱到逐步完善,酥醪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增值、文化赋能、民生改善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高山村落的参考范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