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同长、林下生“金”!封开罗董镇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作者 刘舜欣 2025-09-26 21:06

在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一场“林药同长”的产业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新路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植传统,该镇通过科学规划林下经济,推动南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发展路径。

林下育药:生态与经济双赢

走进罗董镇思念村,郁郁葱葱的林木下,益智苗正茁壮成长。这个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尝试“林下种植”模式的村庄,如今已成为当地林下经济的典范。

封开南药益智。

封开南药益智。

据了解,益智种植条件要求不高,林下空地均可种植,具有“一次播种、多年收益”特点,第三年即可投产,亩产可达200至300斤,方便留守家庭及年龄较大人员种植。

目前,思念村利用新丰、朝阳两大水库周边林地资源,通过“合作社+种植户”模式,打造了3000亩益智产业带,覆盖农户约200户。2025年,益智全产业链产值达405万元。

2025年,封开益智全产业链产值达405万元。

2025年,封开益智全产业链产值达405万元。

思念村党支部书记黎锦南告诉记者,“今年,益智在7月进行了采摘,收益达400多万元,作为林下种植作物,益智种植和看护简单,药用和食用价值高,需求较大,村委进行统一收购运送。接下来,还会发动更多村民扩种,附带其它南药的种植,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机制护航破解难题,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2025年7月,封开县印发《封开县林下经济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推行《封开县林下经济收益权证》,为林下经济“保驾护航”,从制度层面破解“资源变资产”难题。

罗董镇一直以来有种植南药的历史和基础,当地党委政府瞄准南药经济,提出“一三产联动,二产提升”发展策略,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领头雁作用,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维联动机制,破解土地流转、技术短缺和销售难题。

南药基地的益智成熟,工人正在采摘。

南药基地的益智成熟,工人正在采摘。

这一发展模式不仅助力罗董镇荣获“肇庆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也吸引了周边村镇前来交流学习。罗董镇积极发挥“广东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带动作用,大力鼓励村民参与南药种植。

“我种植益智已有20多年,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亩,年收入超10万元。”思念村村民袁小波说,“村委统一收购的模式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价格也很稳定。”

科技赋能:高校助力打造“南药故事”品牌

2024年以来,罗董镇政府、驻镇工作队先后多次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詹若挺教授团队、“青菽志愿服务队”等调研走访,为南药产业把脉开方。

詹若挺教授是广东省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多次到五指毛桃、牛大力、益智、“广地龙”等种植(养殖)基地,就南药种植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前期投入等问题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驻镇帮扶工作队了解南药益智生长情况。

驻镇帮扶工作队了解南药益智生长情况。

詹若挺的牵头指导,促成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与罗董镇共建实践基地,助力打造“南药故事”特色品牌,为南药种植产业注入学术力量。

罗董镇副镇长杨彦鸿表示:“罗董镇近年来大力发展南药种植,目前已经达到万亩种植规模。思念村益智种植更是林下种植的典范,获得各级林业部门的高度认可。一方面,它是在生态林林下种植,村民可享受到生态林的补贴;另一方面,在林下实现规模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除思念的3000亩益智外,罗董镇还有5000亩五指毛桃、3000亩牛大力,2000亩肉桂,今年下半年又引进茯苓和三叉苦等药材的种植户,南药产业发展的规模持续壮大。”杨彦鸿介绍。

近年来,封开县围绕包括生猪、杏花鸡、麒麟李、油栗和南药在内的“一猪一鸡三棵树”等优势农产品,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传统,封开县将林下空间转化为南药生长的沃土,通过科学规划适生品种,形成以牛大力、益智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构建了“长短期结合、多品种互补”的林下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陈可心 王欢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