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云安“村BA”出圈,点燃乡村活力

南方+  2025-08-27 09:48

8月26日晚,云浮新区文体公园内,云浮市云安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决赛激战正酣。看台3300个座无虚席,白石镇东圳村委队与镇安镇西安村委队展开角逐,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充满乡土激情的篮球盛宴。

本届赛事自7月15日开赛,历时43天,吸引全区7个镇114个村(居)的91支球队、1415名球员参赛,共进行260场比拼,线上线下观看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自2023年以来,云安区连续三届举办“村BA”,赛事已从单纯的体育活动,蝶变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强化基层治理、链接多方资源的综合平台。每一个村庄的变化,都在印证着篮球“转动”乡村振兴的实在成效。

“赛场热”到“产业活”

效益看得见

云安“村BA”的热度,不止于球场内的攻防。看台上,耄耋老人与年幼孩童翘首以盼;街巷间,村民茶余饭后热议赛事。这场全民盛会,更成了串联“农文旅商”的纽带,让乡村烟火气与文化味交织升腾。

“赛事+夜市”已成各赛区标配,篮球场内球员拼抢激烈,场外本地小吃、清凉饮品摊位前人头攒动。都杨镇村民张姐的柠檬茶摊,赛事期间日均营收超1000元,是平时的2倍多。“摆摊能赚钱,还能看球赛,日子更充实!”张姐的话道出村民的切实收益。

赛事带动的消费效应持续延伸。中国水利水电六局援建的新区文体公园,既是本届决赛主赛场,赛后也将作为大型文体活动固定举办地,据测算,每年可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约1400万元。云安更借势加大“西江百里山水画廊”推广,串联千亩樱花园、云雾山等景点,向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直播镜头则让云安特色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镜头里,不仅有赛场的激烈比拼,更有陈璘文化的故事讲解、高村八音的婉转旋律,英歌舞、醒狮表演在比赛开场与中场轮番上演。本地土特产借势出圈,云安牛肉、托洞腐竹等36款“土特产”为更多人所知。

“村BA”比赛现场座无虚席。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BA”比赛现场座无虚席。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赛场团结”到“乡村善治”

村民有转变

一场乡村篮球赛,不仅是体育热情的释放场,更是展示基层活力与治理智慧的窗口。

“大家加把劲,今天把这处危旧房拆完,下周就能动工建球场!”“村BA”期间,斩获六都赛区冠军的黄湾村篮球队队员们,抡起锤子拆除了黄湾村竹围村,1处近55平方米的危旧房屋。不仅如此,队员们还成功动员1户村民出让近500平方米闲置土地,用于建设新篮球场——赛场内的“胜利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乡村建设的“发展优势”。

这样的转变在云安处处可见:留洞村村民累计让地超2万平方米,用于建成江尾村标准化篮球场等文体设施;都杨镇志愿者区湛泉、区健华父子,一个化身“电力哨兵”保障球场与土特产街用电,一个通过直播推广农产品;黄湾村队员逐户发放防蚊资料,科普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知识,还地毯式清理蚊虫孳生地。“以前村里组织活动,大家积极性不高,现在有了篮球队带头,村民们都愿意参与,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黄湾村工作人员说。

“村BA”更让治理成效显著:近三年,云安区刑事治安警情、矛盾纠纷案件三连降,调解成功率三连升。富林镇云利村等3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都杨镇金鱼沙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五星村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背后,是“村BA”激发的群众凝聚力,让村民主动投身基层治理。

“单点支持”到“全域联动”

赛事走得更远

名人力量的加持,让云安“村BA”站上更广阔的舞台。总决赛当晚,CBA球星周鹏到场与观众共同见证冠军诞生;本土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亮相,引发全场欢呼,其励志故事经直播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云安篮球文化;省台体育频道“名嘴”朱立宇的解说,更注入浓郁“乡土温度”。

本地企业与村民的自发支持,则让赛事满含“接地气”的温度。三届赛事奖品多由本地国企、民企捐助,企业借冠名赞助获得品牌曝光,形成“企业助力、镇村受益”的双赢循环。

如今,“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社会助力”的模式,让“村BA”不再是单一赛事,真正实现“一场球赛激活全域动能”。

笔架山时评

篮球热背后是乡村“主动作为”

随着云安区第三届“村BA”决赛的终场哨响,定格的不只是一场篮球赛事的胜负,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场从2023年起步的草根赛事,如今早已跳出体育活动的范畴,成为云安激活乡村动能的“金钥匙”,其背后藏着乡村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作为”的深层逻辑。

“村BA”的核心力量,在于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向心力”。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因赛场拼搏精神的延伸而改变。黄湾村球员带头拆危旧房、动员村民让地建球场,留洞村村民主动腾地完善文体设施,都杨镇父子志愿者各司其职保障赛事……当“为村争光”的热情转化为参与村庄事务的自觉,“村里的事大家办”便从口号落地为行动,乡村治理也有了坚实的群众根基。

“村BA”的独特价值,在于织就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云安没有将赛事局限于球场,而是以赛为媒,串联本土山水风光与文化底蕴,让夜市的烟火气、乡土特产的鲜香与赛事热度相融。“观赛+消费”的闭环激活夜间经济,直播镜头让特色产品走向更广市场,“体育+产业+旅游”的生态,让乡村资源变成发展优势。

从“一场球赛”到“全域振兴”,云安“村BA”的启示在于找准了乡土切入点。它不是单向“输血”,而是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社会助力”的模式,激发乡村“造血”能力——企业参与实现双赢,村民主动共建共享,文化借赛事传承。这场篮球热证明,乡村振兴无需噱头,只要调动群众热情、盘活本土资源,就能让乡村焕发持久活力。

南方+记者 王嘉豪 通讯员 云安轩 云安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编辑 刘晓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