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苦千万别吃!韶关曾有一家四口吃进了医院!

韶关市场监管 2025-08-11 09:26

夏季各类瓜菜纷纷上市,

蒲瓜(也叫葫芦瓜)

是广东夏秋季节餐桌上的常见菜。

韶关民声
,赞74

但需要注意的是,

食用带有明显苦味的瓜类

可能存在中毒风险。

医生提醒:

吃到发苦的瓜类,

立即吐掉,

一口都别多吃!

吃了苦葫芦瓜

曾有韶关一家四口中毒入院

2020年7月,粤北人民医院曾接诊一起家庭集体食物中毒病例:患儿男,9岁,其妹妹6岁,午餐进食了苦葫芦瓜,2小时后出现腹疼,无腹泻,无呕吐。家中一同进食苦葫芦瓜较多的奶奶及妈妈均有明显的呕吐及腹泻消化道症状。经医生诊断,四人均为葫芦素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肠炎。所幸经洗胃、补液等治疗后,一家人痊愈出院。

葫芦瓜为什么会变苦?

正常情况下,葫芦瓜食用时并无苦味。然而,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少数葫芦瓜可能出现变苦的情况,成为潜在的“毒瓜”。造成中毒的罪魁祸首是其中含有的毒性极强物质——苦葫芦素。这种毒素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翻炒、煮沸到100℃都无法破坏其毒性

医生提醒:

苦葫芦瓜≠苦瓜!

盲目“去火”会致命

粤北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何永祥提醒,并非所有苦味食物都能“清热解毒”。葫芦瓜若带苦味,表明含有剧毒物质苦葫芦素,与正常的苦瓜完全不同,对人体危害极大。

苦葫芦瓜中毒会引发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波动或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反应。重症病例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这两类人群中毒症状往往更为严重。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苦葫芦素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催吐、洗胃等措施加速毒素排出,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的对症支持治疗。因此,食用前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避免“吃瓜中毒”?

实际上,苦葫芦瓜和甜葫芦瓜外形差异不大,有的可能更瘦长、表面凹凸不平,但不品尝几乎无法辨别!

 牢记以下这3点,避开“毒瓜”陷阱

1. 烧制前必做:舔一口

切开葫芦瓜后,先用舌尖舔一下瓜肉,若有苦味立刻整根丢弃,并立即漱口,一口都别吃!

2. 厨具彻底清洗

如果不慎切了苦葫芦瓜,菜刀、砧板、锅具等必须反复冲洗干净,避免毒素残留。

3. 这些瓜发苦也别碰

丝瓜、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若出现不正常的苦味,也同样含有毒素,坚决不吃!

 误食后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就医

轻度:口干、头晕、恶心、乏力;

重度: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便血,甚至晕厥。

夏季食用瓜类蔬菜要提高警惕,

苦味瓜坚决不食。

误食后出现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

要立即前往正规医院

选购时应通过正规渠道,

避免挑选畸形、带斑、发黑

或干瘪的瓜,

食用前务必仔细辨别,

转发提醒!

来源:韶关民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