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绘就“春耕图”!蕉岭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长寿蕉岭 2025-03-13 17:5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繁忙时节,蕉岭县以农时为令,秉持“早”字当头、“抢”字当先的农业生产理念,抢抓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全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广大农民应时而作,抢抓晴好天气,以地作纸,将勤化笔,绘就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春耕图”。

智能化集中育秧跑好春耕“第一棒”

在广东科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大棚,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整个流程不超过30秒。不一会儿,在生产线的末端,就已摞好了一个个秧苗盘,为后续机械化插秧做好充分准备。“一个多小时可以制作秧盘750盘,机器育秧不仅提高育秧的效率,还可以提高秧苗的成活率。我们公司1100多亩的育秧任务早已完成,今天主要是为附近的种植大户提供育秧社会化服务。”科诚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经理李春洪说。

工人们分工协作,制作秧盘。(汪敬淼 摄)

据介绍,该公司机器育秧效率高质量有保障,通过精选种植,使用营养土育秧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在保障基地种植的同时,还会给附近一些种植大户和农户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例如今天就帮神岗村一位种植大户育秧约30亩。”李春洪说。

据了解,为大力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助力“百千万工程”,蕉岭县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一方面以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为依托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购置农机具为己所用的同时,还积极服务周边镇村群众。

据悉,自开春以来,蕉岭县精心组织,从保障农资供应、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扩大农机作业面积、打造智慧农业等方面发力,护航春耕春播,确保完成全县春耕春播目标任务。广大农企、农户抢抓农时,积极投入春耕备耕,为全年农业生产夯实基础。截至目前,蕉岭全县已完成春耕春种面积2.96万亩。

肥料种在稻田里 春耕有“技”有营养

“最近气温低,植物生长慢,等天气暖和了一下子就蹿上来了。”初春的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下着蒙蒙细雨,900亩紫云英长势良好,陆续迈入花期。连日来,农技专家和当地农户们来到田间,讲解紫云英等绿肥种植技术。

绿肥是指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地中作肥料,是一种有机肥。“紫云英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的轮作或间作体系中,其主要通过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梅州市供销梅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蕉岭县负责人罗敏榆介绍说,种植紫云英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明显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从而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今正值春耕备耕期,为增强土壤肥力,蕉岭县利用稻田收割后至水稻播种前的“空档期”,在稻田里种植紫云英等绿肥植物,让春耕备耕高效又环保。“根据《广东省供销社紫云英绿肥种植社会化服务省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蕉岭县供销社下属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我们从2024年10月27日开始,在蕉岭全县选点种植紫云英达3000亩,其中新铺镇尖坑村种植900亩、矮车村种植100亩;长潭镇堑垣村种植500亩、白马村和新泉村连片种植1500亩。”罗敏榆说。

据罗敏榆介绍,紫云英翻压还田,可替代下茬作物10%-30%的氮肥,减少次年早稻施用复合肥10-20斤/亩,可促进稻谷增产80斤/亩左右,增产幅度平均可达10%。种植过绿肥(紫云英)的地块再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可以按照原计划减少20%-40%的化肥用量。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紫云英的种植效果,蕉岭县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以及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灌溉、排水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积极推动紫云英的连片种植,深入挖掘创新种植新模式,全力探索“绿肥+”的多元发展路径。

“我社积极发挥服务网络优势,将种植紫云英作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头戏,依托下属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后选定新铺和长潭2个镇的5个村为种植地。”蕉岭县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郭玉华说,通过积极探索紫云英绿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并为紫云英种植提供全流程的生产托管服务,能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推动蕉岭县农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县的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揭膜培土提品质 绿叶蓄势变“金叶”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当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蕉岭县8414亩烤烟也全面进入中耕管理阶段。近段时间以来,广大烟农抢抓节令,开展揭膜培土、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确保烤烟生产提质增效,烤烟增产增收。

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的烟叶长势喜人。(吴腾江 摄)

“当前是烤烟中耕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烟叶质量,大家要及时进行揭膜培土。”3月上旬,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的烟田里,烟叶长势喜人,烟农在烟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加强烟田管理,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进广福镇石峰村,放眼望去,广袤的烟田连着远处的青山,一垄垄的烟叶正茁壮生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在种植大户林辉梅的烟田里,一行行烟垄在田间铺开,30多名工人们穿梭在田间,有的在揭膜培土,有的在提沟除草,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精心护好每一片“金叶子”。阡陌纵横的烟田里,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徐徐铺展。

广大农企、农户抢抓农时,积极投入春耕备耕。(吴腾江 摄)

“我今年承包烟田面积约400亩,每亩产值约5000元,总产值200多万元。现在是春耕农忙时节,用工需求量大,约有30多个工人在干活,每人每天130元工钱。”看着茁壮成长的烟叶,林辉梅表示,目前烟叶长势良好,在烟技员的指导下,自己抓紧时间组织工人做好大培土工作,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烟田揭膜培土能减少垄体杂草数量,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增加烟株防涝、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为烟株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充分促进烟株生长、养分吸收,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广福烟叶工作站副站长(兼点长)汤清宏介绍道,今年蕉岭全县种烟面积8414亩,预计收购均价能够达到每斤19元左右。

种烤烟是广福镇传统产业,其中,广福镇石峰村是全市最大的村级烟草基地和梅州烟草核心产烟区。近年来,石峰村狠抓政策、管理、技术等保障措施的落实,确保烟叶生产工作有序推进,让“绿叶子”变为“金叶子”,拓宽烟农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烟叶和水稻,都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两者在轮作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烟叶收完后,可立即种植水稻,充分利用了烟田资源;种植烟叶后的田块,土壤肥力更高,营养更均衡,可减少化肥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因为种植烟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灌溉水源和建设了烘烤工厂,如此,烟草和水稻制种所需的相关设施设备可相互利用,盘活了资源,增加了效益。”石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景维表示,接下来,石峰村将继续推行烟稻轮作模式,延长产业链,积极推动“烟稻+N”的多元产业发展,提高产值,推动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