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初,全省教育大会召开,系统谋划新时代广东教育工作。阳江按照市委“433”工作安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实际行动深入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在全市教育大会即将召开之际,阳江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推出“阳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专题报道,全面展示阳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发作为。敬请垂注!
站在五年发展的历史节点回望,海陵试验区教育系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完成学前教育“5085”幼儿学位供给目标任务,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89%,近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助资金1389.7787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1682人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通过集团化办学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资源,打破城乡数字鸿沟,实施“区管校聘”改革激活教师队伍活力。这些变革印证了海陵试验区教育人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党建领航 筑牢教育“红色堡垒”
海陵区始终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置于首位,全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在落实工作责任、保障措施的同时,强化考核问效与督促指导。截至2024年8月,全区21所中小学校已稳步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有效发挥了校长的负责作用与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行为,提升了决策水平与管理层次。
为提升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能力,各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学习强国”平台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此外,海陵区还积极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性效应。通过推选组织制度健全、党建特色鲜明、工作成效显著、党员群众认可、引领作用强的海陵中学党委作为党建工作示范学校,逐步建立起“选树一培养一示范”的链条式培养模式,有力带动了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党建水平的提升。
资源优化 铺就教育“均衡之路”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陵区制定了中小学校优化布局规划方案及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方案,对生源极少的学校或教学点进行合并,优化教学设备与教师资源配置。
同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2021—2025年)改薄规划项目,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800多万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环境、软硬件建设以及教学设备配置,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学前教育方面,海陵区致力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顺利完成学前教育“5085”幼儿学位供给目标任务。通过新建闸坡幼儿园和海陵幼儿园两所公办幼儿园,新增240个公办幼儿学位;将育才幼儿园等4所市一级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转为登记式公办幼儿园,新增1200个公办普惠性在园幼儿生学位;推进闸坡中心幼儿园正门2号楼改造拆除重建工作,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
目前,全区在园幼儿生共2267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1149人,在园公办幼儿生占比达51.68%;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生1025人,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生2174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5.89%,成功巩固了学前教育“5085”工作目标任务。
为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海陵区实施公办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2021年,通过改扩建闸坡中心小学莳元分校,化解了区镇区学位紧张问题,增加学位270个;持续推进海陵中心小学迁建计划,加强镇区中小学校学位建设以及校园环境改造;落实集团化办学,成立以海陵中心小学、闸坡中心小学两中心校为主体的区域教育集团,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参与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为核心学校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创建,海陵中学、闸坡中心小学、海陵中心小学、平章小学跨地区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并取得阶段性合作成果;加强“三所学校”学位建设,推进以镇为中心适度集中办学,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同时,海陵区全力推进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教学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筑牢教育信息化根基。截至目前,全区学校有线网络已实现100%全覆盖,教学本体机实现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已达100%,其中交互式智能教学设备占比从10%提升至30%,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强师兴教 激活教育“动力引擎”
海陵区始终把强化全体教职员工政治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担任师德师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见面会或座谈会,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职工相互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机制。
在推进中小学“强师工程”建设方面,海陵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近年来,全区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1人,坚持“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积极推进“区管校聘”的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将城镇部分教师和中学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任教,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师资方面,全区专任教师学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8%,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3%,中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3%。全面开展教师、校长全员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准入门槛,加大培训力度。按规定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强化教师培训,完善培训制度,全区教师全部完成不少于90学时培训任务,完成率达99.8%。
保障护航 夯实教育“温暖根基”
为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海陵区教育系统先后出台《海陵试验区校园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校园安全,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为中小学幼儿园聘请专职保安、安装一键报警及视频监控接入公安系统,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区内校园排危改造、添置安保器材等,全面提高学校、幼儿园安全综合防范能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校园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校园及周边未发生涉及师生的治安案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区级更高水平平安校园达100%,7所学校被评为阳江市“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2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
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海陵区投入资金320多万元升级改造了4所学校的运动场及厕所。全区共有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4所,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1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上,近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助资金1389.7787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1682人次。其中,资助学前儿童2279人次,投入资金114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733人次,投入资金218.40625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981人次,投入资金178.95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累计资助人次达到16487人次,投入资金713.3025万元。另外,全区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贷款715人次,贷款金额达到870.318万元,为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赋能 奏响教育“质量强音”
海陵区坚持“融入新时代、树立新观念、钻研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打造新课堂”,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课程系统改革。近五年教师参加市各科教学比赛获奖达50多人,其中三个团队参加市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比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并在全市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研讨会作经验分享,海陵中学语文教师代表在全省教研活动上作整本书阅读经验分享。
在教研队伍建设方面,海陵区实施分层培养策略,构建区、学区、学校、科组四级教研组织,完善教研体系。每年对全区20所中小学校长、主任50多人开展教学领导力培训,培养70多名各科兼职教研员,采用“师徒结对”和“一对一帮扶”形式帮助新教师26人和艺术非专业教师27人提升教研能力。
同时,海陵区坚持对全区21所中小学开展有质量的教学视导,助力学校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引导学校全面聚焦“五育”并举、“双新”实施、“双减”巩固等工作,实现绿色发展。
在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方面,海陵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和创新特色课程建设,助推教改向更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成功申报省课题8个,其中1个为省重点课题,市级课题4个,发表论文40多篇,1项成果获得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此外,区深入开展学困生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每年有7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区创新人才培养的辅导和比赛,有近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区的特长展演,参加市各类特长比赛均获奖。
回首过去五年,海陵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满是繁花硕果。未来,海陵区将怀揣教育初心,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
统筹:黄林 郑乾兴
文字:巫雅柠 黄晓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