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金县柏埔镇卫生院新院的候诊大厅内,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光洁的地面上。前来就诊的群众在导诊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排队挂号、候诊。一旁,崭新的DR机等先进设备整齐摆放,医护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仪器为患者进行检查,现场秩序井然,温馨而和谐。这是紫金县深化县镇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呈现出的新风貌。
▲柏埔卫生院新院
近年来,紫金县紧紧抓住被纳入“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这一契机,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如今,改革成果逐步显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强龙头,县级医院迈向区域医疗高地
紫金县将县级医院建设作为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的关键,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联姻”珠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目前,医共体成员已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8家知名医院组建专科联盟或开展医疗技术合作。借助这些合作,耳鼻咽喉、头颈、心脑血管等多个疾病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紫金县积极探索医院托管帮扶模式,县领导亲自带队前往珠三角地区,拜访省内名院,计划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高端的人才技术,推动县域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学科建设上,紫金县加大对优势科室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胸痛、卒中、创伤等临床医疗业务中心,以及骨科、泌尿外科等重点专科。2024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癌症防治中心成功通过省级认证,县中医院不仅建成“两专科一中心”,还成功创建全市首间“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
人才是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紫金县实施人才强医战略,积极为医疗骨干创造学习提升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省市专科培训、各类学术会议。2024年,选派71人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同时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全年招录25名高学历高素养专业人才。此外,还柔性引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等11名医学人才,并特聘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教授,为县域医疗注入新活力。
“以前像一些复杂的疾病,我们都得去大城市的医院,路途远不说,挂号、看病都很麻烦。现在县里的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大病在这儿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真的太方便了!”正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李秋明感慨地说道。
▲紫金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促均衡,镇卫生院撑起基层医疗“半边天”
为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紫金县在镇卫生院建设上下足功夫。在资金投入上,由县政府统筹资金安排,并积极动员社会人士捐资助力,推动南岭卫生院门诊大楼、义容卫生院、瓦溪卫生院九树分院等项目建设,柏埔卫生院新院也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同时,对全县基层卫生院进行标准化改造,为18间镇卫生院配备DR机等先进设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
紫金县创新人才帮扶机制,健全医共体紧密协作体系。总院专科技术骨干下沉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29名医护专家挂点帮扶各分院,参与日常门诊、病区查房、病例讨论、会诊、手术等工作,推动城乡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
为方便群众就医,紫金县出台《紫金县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互认范围,规范报告格式,有效避免群众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就医成本。同时,完善分级诊疗服务病种目录,清晰界定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标准及流程,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2024年,乡镇卫生院上转住院病人1759人次,下转1895人次,分级诊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紫金县还定期邀请珠三角地区知名医院及县内优秀名医组成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巡回义诊、“两癌”筛查等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健康需求,提供精准医疗就诊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超40次,服务群众超1万人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以前去大医院看病,不仅花费高,还得耗费大量时间排队。现在专家直接到家门口来给我们看病,还免费做检查,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参加义诊的张大妈高兴地说。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第五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队
固根基,村卫生站守护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紫金县把村卫生站建设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根基,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4244万元,按照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的标准,科学规划诊断室、治疗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和药房,配备听诊器、血压计、简易呼吸机等38种基本设备。目前,新建216间村卫生站,实现了“一村一卫生站”的目标,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就医场所。
在人才保障方面,紫金县健全镇村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制度,探索“县招、镇管、村用”的用人体系,面向社会招聘乡村医生并纳入基层卫生院编制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标准,有效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逐步解决村卫生站“空转”问题。目前,全县共有村卫生站288间,乡村医生157名,执业(助理)医生资格占比45.5%,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为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紫金县将公卫项目经费列为专项资金,按照一个行政村2.5万元/年的补助标准,根据村卫生站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量,足额发放基本公卫补助资金,让乡村医生劳有所得。
在信息化建设上,紫金县以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为依托,建立紫金县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将终端延伸至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实现城乡医疗信息互联互通。2024年,基层远程影像诊断(X光、心电)分别达3377人次、351人次,让村民在乡镇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的诊断服务。
“现在村里的卫生站条件越来越好,设备也很齐全,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家门口就能看。而且通过远程会诊,还能让县医院的医生帮忙诊断,心里特别踏实!”黄塘镇嶂拔村村民陈大爷对村卫生站的变化赞不绝口。
▲义容卫生院远程会诊中心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紫金县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三年稳步提升,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4家基层医疗机构获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未来,紫金县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全县人民的健康福祉绘就更加美好的画卷。
来源:河源日报、紫金发布
编辑:黄国权
一审:陈如平 叶展嫦 邓雁尹
二审:黄春胜
三审:张冠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