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莞港科技合作又启新篇,2月19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推出“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下称“计划”),支持香港创新科技体系赋能东莞传统制造产业。
计划规定由香港促进生产力局为东莞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行业符合类型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企业新型工业化技术评估项目、新型工业化咨询辅导及合作研发项目。
“香港科研+东莞制造”,莞港科技再组合作“搭子”,湾区活力持续迸发,香港科技助力东莞传统产业“老树新枝再著花”。
香港科技助推东莞企业数字化
2月19日,“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启动会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湾区集思汇(东莞站)在中天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举行,会上举行计划签约仪式,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见证签约。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介绍“计划将链接东莞企业和香港服务商,提供定制化数字化改造服务,利用香港科技帮助东莞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高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计划规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由香港促进生产力局提供企业新型工业化技术评估项目或者新型工业化咨询辅导及合作研发项目。前者为企业提供最高4万元的项目支持经费,每年最多20项。后者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原则上不超过两年的技术指导服务,每项支持经费最高40万元。
计划实施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旨在通过香港创新科技体系赋能东莞传统制造产业,推动东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玩具、模具产业
东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靖平致辞:“从‘世界工厂’到‘智造名城’,从OEM代工到ODM创造,科技创新始终是城市跃升的核心密码。”
多年来,东莞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东莞市构建了大科学装置、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中试验证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和5000亿级装备制造集群,以及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三大千亿集群。
在这样的基础上,东莞传统产业升级大有可为亦迫在眉睫。东莞市外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健平说:“当前形势变化,企业们都在思考如何提升生产能力,即便是东莞制造,也在降低成本,因此数字化转型需求火热。”
根据申报指南,申报企业行业类别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符合条件的生产性制造业企业,其中特别提出“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玩具、模具三大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企业”。
钟靖平指出,全球当前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传统产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东莞的纺织服装亟待智能化蝶变,模具制造呼唤数字化新生,玩具产业渴求绿色化转型,这些种种亟需借助更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
莞港合作,辐射世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核心城市,莞港合作由来已久,水到渠成。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港资企业入驻东莞,形成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中心。如今,莞港两地形成科技深入合作搭档,从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到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再到如今“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的签订。“香港科研+东莞制造”,激活了大湾区的科技发展活力。
作为本次计划的香港支持方,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于1967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重要科技服务机构,在东莞设有附属机构生产力(东莞)咨询有限公司,扎根东莞已有21年。
黎少斌观察,多年来,东莞已经从过去的产业集群中心,升级为世界供应链的中心。“新的技术需要通过的东莞的制造工艺辐射到世界各地的卫星工厂,因此东莞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的‘大脑’。” 黎少斌说。
莞港科技合作正是在进一步推动科研力量与产业基础结合,通过借助香港的有生科技力量,推动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高新技术产业解决难题,形成辐射世界的产业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张帆 唐卓
视频/摄影:邓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