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水下出现光源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队员周雨(化名)一头扎入水中,拼命朝着光源方向游去。正在水下搜寻的救援人员顺势将他托出水面,周雨获救了。从接到报警起,历经69小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多方救援力量联手,在迷宫般的溶洞中成功救出2名失联的科考队员。
百色市溶洞资源极为丰富,不少科考人员前去从事科学考察。然而,这些未开发的溶洞内环境复杂,危险重重。
2月5日17时40分,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来到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内,进行水下科考研究。
科考队员周刚(化名)与周雨在返回途中突遇意外:照明设备发生故障,脚蹼踢起的泥沙瞬间弥漫开来,能见度骤降,两人迷失在22米深的幽暗水域中。
救援队员装载潜水器材准备进洞开展营救工作。新华社发
周刚本能地浮上水面,找到一个溶洞气室。他将氧气瓶卡入岩壁缝隙,勉强充当“座椅”。在200米外,周雨上浮至一个洞厅后,发现水面狭窄,岸上只有一小块浅滩。在岸上,周雨挖了一个泥坑,用尿液保持泥坑温度,将湿泥涂抹全身后蜷缩在里面,尽可能保存体力。
5日19时许,同伴发现两人失联。22时许,几名同伴报警。
百色市、田阳区政府迅速行动,2月6日1时,应急管理、公安、消防、医疗等多方力量陆续抵达,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
搜救开始前,救援人员多次下潜“探路”,摸清水下基本情况,绘制溶洞地形图,规划搜索路线,制定救援计划,并使用5个绳长200米的大线轮从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导绳。
被困人员剖面示意图。新华社发
6日2时,首批2名救援人员下潜,却遭遇“水下沙尘暴”,即因救援人员呼吸扰动,使岩壁碎屑瞬间弥漫,能见度归零。
6日4时30分,在水下搜索的救援人员听到敲击声,循声上浮,在水下16米深处的溶洞气室内,发现了拼命敲击氧气瓶的周刚。1个多小时后,周刚被成功救出。
此后的2天多时间里,根据周刚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员保持每天3组下潜的高密度、高强度作业,努力寻找周雨。
转机出现在2月8日18时50分许。2名救援人员经过一处气室,缓慢上浮探查时,突然一个黑影朝着救援人员俯冲下来——周雨终于被找到。此时,被困在水下28米处溶洞气室内的周雨已经3天未进食,身体极度虚弱。
救援队员成功救出第二名被困人员小周。新华社发
此次行动中,救援人员潜水搜救总时长近1200分钟,排查了10余处空洞穴。“洞穴救援难度很大,且事发溶洞崖壁、断层、钟乳石错综复杂,支洞岔路多,地下暗河纵横交错,泥沙混杂,能见度极低,能将两人成功救出十分不易。”百色市潜水协会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具有危险性
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大家进行户外探洞活动时
务必准备充分,小心为上
切勿冒险进入
未开放或未开发的山地区域
一起来看看探洞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月27日二版原标题《69小时,溶洞深处合力救援》
●资料整合:越秀应急管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