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评论|顺德:挺起硬脊梁,制造再跃迁

作者 白桦 2025-01-06 19:22

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报告亮点纷呈,尤其是对佛山当前发展形势作了客观、精准、深入的分析,深刻诠释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内涵路径,表达了直面痛点、破解难点的信心与决心,让人振奋。

作为佛山的经济大区、中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顺德以“敢”字当头,创造了多个发展奇迹: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连续13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

重任在肩,制造业大区顺德率先垂范,勇闯新路。图为即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通的顺德大桥。廖明璨 摄

重任在肩,制造业大区顺德率先垂范,勇闯新路。图为即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通的顺德大桥。廖明璨 摄

新的征程在前,新的使命在肩,顺德理应扛起更大的责任担当,以更多创新与实践,挺起制造业强区的硬脊梁,为全国县域经济破局发展率先垂范,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作出更大贡献。

制造业是佛山最宝贵的财富、最强大的底气、最坚硬的脊梁。但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面对当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佛山制造业发展承压而行,顺德首当其冲。

3年前,顺德曾发出四连问:要如何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积蓄发展后劲?如何从“两家一花”等传统产业中催生新经济、开辟新赛道?如何解决“城不城、乡不乡”、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如何再燃激情、求新求变、勇立潮头? 

哪里有瓶颈,哪里就是主攻方向。顺德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的先行者,它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中国制造业和县域发展会面临的问题。顺德如何破局,对中国制造乃至全国县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闯新路、开新局,推动制造业整体跃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让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顺德已经率先探路。

推动新老产业“一起走”,让新质生产力持续迸发。近年来,顺德提出“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主动打破路径依赖。一方面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是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让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再迈向“大市场”。

探索产业协作新模式,深度融入湾区发展格局。深中通道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投入使用、“黄金内湾”概念规划公布……2024年,大湾区发展迎来了新的“聚”变时刻。顺德也在抢抓发展机遇,在经济、人文等领域,与湾区各城市展开新一轮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比如与深圳等地探索“前店后厂”的产业协作新模式,加速创新要素汇集,共同服务湾区发展大局。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作出特色化创新实践。从实施“以水兴城”战略,到率先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再到“绿美顺德”的打造,近年来,顺德瞄准城市性不足的短板,下足了“硬功夫”,作出了不少创新性探索。比如通过自建房提升、老旧建筑焕新等小切口,成功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向美而行、协调发展。顺德正举全区之力,塑造一个更加立体、更为多彩的城市形象,让更多年轻的创新人才与这片制造业热土双向奔赴。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落实起步”之年。新的一年,“改革闯将”顺德如何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值得期待!

撰文:白桦

阅读更多

聚焦佛山市委全会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