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包括综合评价前50名及工业总产值、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优质企业数量、营商环境等六个单项评价前20名排名情况。
广州高新区
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11
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5
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排名全国第8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全国第9
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全国第5
优质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8
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11
跻身全国前列!
△广州科学城 贾自豪/摄
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前50名名单
▼
2024年国家高新区部分单项评价排名情况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广州高新区
凭借怎样的实力
领跑全国,位居前列?
战 略 平 台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积极谋划
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生物岛
“三城一岛”战略平台
强化联动发展
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中新广州知识城
重点打造九龙湖核心区和新龙副中心、枫下副中心“一核两心”,强化“三集群两高地”产业布局。
△中新广州知识城 贾自豪/摄
广州科学城
打造以战略科技、战新产业为引领的升级版科技产业示范园,加快国创中心研发及中试基地、宏仁地块等重点园区开发建设。
△广州科学城 侯沛榕/摄
广州海丝城
构筑广州“一廊一带”(科技创新走廊、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中枢,加快建设广州临港经济区黄埔片区,全面推进西区振兴。
△广州海丝城 贾自豪/摄
广州国际生物岛
研究制定新一轮建设发展方案,创建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谋划打造广州新的城市地标产业集聚区。
△广州国际生物岛 贾自豪/摄
产 业 重 镇
目前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已形成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
新材料、美妆大健康)
和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技术、高端装备、集成电路)
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
产业为代表的
“万亿制造”产业格局已经初显
▼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
打造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百济神州、恒瑞、康方、绿叶等一大批领军企业落地。
△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 李剑锋/摄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
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集聚超200家上下游企业,助推广东省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
△粤芯半导体 李剑锋/摄
在汽车制造产业方面
在科学城打造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在生物岛打造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在知识城集聚百度阿波罗、小鹏汽车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
△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焊装车间
在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
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
△低空经济产业园首开区效果图,以实际建设为准
科 创 高 地
近年来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科创引擎功能不断增强
▼
创新平台
建设形成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三分之二的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度和创新能力处在全国前列。
△黄埔实验室已引入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创新主体
集聚4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3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超百家,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6.65%,全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 侯沛榕/摄
营 商 沃 土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综合实力强劲
离不开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
优越营商环境
▼
探索创新举措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兑现便利化、知识产权多层次融资、电水气热网联办等改革经验获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扶持产业发展
打造贴心的全链条政策服务,密集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低空10条”“元宇宙10条”“算力算法10条”等系列扶持政策,从落户奖励、研发运营支持、金融支撑、产业链聚集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吸引人才落户
推出产业与人才双轮驱动的“金镶玉”政策体系,发布“人才高质量发展30条”,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落户,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战略平台
建设产业重镇
构筑科创高地
培育营商沃土
……
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广州高新区
冲!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广州高新区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