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春,阳江早已盛装以待。
去年11月30日,2024阳江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海陵岛召开,全市上下全力抢抓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一盘棋”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新年伊始,刚刚竣工通车不久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客似云来,成为网红打卡点……
地处南海之滨的阳江,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聚力“人文价值”擦亮特色文化名片,抓好漠阳文化整理,深入挖掘山水、人文、红色、“非遗”、体育等资源,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和旅游业全面提质升级,加快由旅游资源大市向全域旅游强市跨越,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2024年以来,阳江文旅发展亮点频出,“海丝名城”建设根基日益牢固: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本建成;阳江古城保护和整体开发持续加强,“西濑印象”品牌日益响亮,太傅路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新增10家国家3A级景区,登记民宿115家,推出8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领略阳江的魅力……
为守护好乡愁,阳江持续加强阳江古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西濑印象”品牌进一步擦亮。
为守护好乡愁,阳江持续加强阳江古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西濑印象”品牌进一步擦亮。
主题盛会接力带动
让文旅夏日“更热”、冬季向暖
阳江的魅力,在于它向海而生的盛世美颜,在于它滨海热下的夏日凉爽,在于它秋日满城的浪漫花海,而2024年持续重点打造的各类主题活动,培育壮大了“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让阳江文旅业夏季“更热”,冬季“向暖”。
醉美四月,阳春鸡笼顶,1486名越野选手在壮丽风光中体验“最美赛道”,以山水之美、人文之胜、节赛之热,推动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初夏六月,在响亮的锣鼓声和呐喊声中,漠阳江上双龙并排逆水而上,阳江人以“逆水赛舟”的竞渡方式,划出了文旅发展的“热”。
盛夏八月,海陵岛,第二十二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开渔令发布会活动,万人渔家大宴之后,渔家人带着人们的祝福和丰收的期盼,在悠长的汽笛声中,千帆竞发,驶向蓝海。二十多届的持续接力,让该活动已成为阳江人和广大游客一年一度的狂欢盛宴。
金秋十月,“中国五金刀剪行业第一展”阳江刀博会如期开展,阳江以刀会友,也更以火热的会展经济,带旺秋季旅游。
去年10月下旬以来,阳江加码盛会,迎接文旅“暖冬”。
去年11月初,首届西海岸海洋运动会在阳江启动,汇聚阳江、茂名、湛江、东莞、珠海、中山、江门7个地市及澳门共数万名运动员参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帆船冠军赛、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海钓精英赛、风筝赛事、海陵岛马拉松等接续上演。
冬至期间,八方来客汇聚山海阳西,在程村蚝美食文化周里,一场场“蚝门盛宴”,让中国蚝都形象深入人心;寒冬的阳东新洲镇腊味美食文化嘉年华活动,食客汇聚,品新洲腊味,用消费带旺乡村产业,也为2025年的到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春节临近,民俗、文艺汇演、非遗墟市、运动会等190余场各类文旅活动,将在漠阳大地的城乡、景区处处上演。
文旅产业从来不是孤立的,恰恰需要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阳江探索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以文化为灵魂、以商业为依托、以旅游为纽带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相互借力、共生共赢,让阳江文旅爆发更强劲动力。
此时,虽是冬季,这一场场文旅盛会,一场场饕餮盛宴,恰似暖流,温暖冬季游客的心。
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本建成,将进一步擦亮“海上敦煌”品牌。广东海丝馆供图
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本建成,将进一步擦亮“海上敦煌”品牌。广东海丝馆供图
深挖文化内核
“海丝名城”向新向好
城市如人,有性格,也有气质。千百年来,在阳江这片土地上,海丝文化、古高凉文化、漠阳文化等多文化交汇,开放与浪漫、包容与并蓄,塑造出阳江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核。
阳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长期是高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中心,孕育出冼夫人、冯盎等英雄人物;“南海Ⅰ号”南宋沉船的成功打捞,和出水超18万件的瓷器等文物,更揭示了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地位。
一年来,为深度解码海丝、高凉、冼夫人、石湾陶瓷等文化的阳江基因,阳江成立了文化整理工作专班,开展文化溯源,梳理历史脉络,通过对红色文化、海丝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整理挖掘和传承保护,为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之中,全力打造“海丝名城”新IP。
积极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让本土文化“触手可及”,以全民阅读擦亮阳江作为“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底色,推动本土文化整理、传承、转化和发展。
2024年9月底,坐落于鸳鸯湖景区的阳江市漠阳书院(岭南书院)建成,从而与阳东区龙庆书院、阳西县七贤书院构成“总院+分院”格局,为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提供了重要场所。全年众多文艺文化作品如漆画《祥瑞神兽——麒麟》、歌曲《客家靓仔》等近百项获得国家、省级奖项或入展,展现了阳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力。
为擦亮“海上敦煌”品牌,加强与全国知名机构合作,集水下文物展览、研究、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本建成。
为守护好乡愁,阳江持续加强阳江古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其中对南恩路、太傅路等重点街区的历史文化汲取和整体性保护,对“九街十二巷”进行修旧如旧微改造。
去年底,继南恩路之后,时隔仅一年,太傅路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而西濑景区自2023年春节一夜出圈之后,“西濑印象”品牌进一步擦亮。不仅如此,阳江还在古城开展“逆水赛龙舟”系列活动、打造逆水龙舟文化展馆,春节期间举行“鼍城行大运”等民俗活动,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让古城产生“文化+经济”的综合效应。
如今,历经千年的阳江古城焕发新的光芒,并已成为阳江旅游一张闪耀的新名片,四季热度不减。
一年多来,阳江还不断推出丰富的文创产品,广东海丝馆陆续推出的沉箱展示区、序厅船语主题场景、整体打捞展示区、丝路漫卷越千年海丝文化展示区等,已是公众参观热门打卡点;南国书香节阳江分会场上,阳江方言冰箱贴、猪肠碌冰箱贴、阳江风筝、漆艺产品等一件件本土文化风味浓郁的文创产品正走向市场,广受年轻人追捧。
这些作品,聚焦市民群众对阳江文化具象化表达、生动化呈现、互动式参与的愿望,推动活态本土文化融入百姓现代生产生活,也助推旅游产业蒸蒸日上,让阳江在建设“海丝名城”的征程中,越走越精彩。
加强交流与推介
新业态落户,旅游发展后劲足
在“海丝名城”建设征程中,“走出去”推介阳江新形象,也收获满满。
一年来,阳江多次开展专项文旅招商推介会,相继走进长沙、武汉,更首次在港澳举办专题文旅招商推介会,并与香港旅游业议会、全港各区工商联、澳门休闲旅游服务创新协会、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携手共同营造优势互补、市场共享的良好局面,推动旅游业互利共赢。
走出去,阳江创新文旅品牌。暑假期间,打造的“海丝阳江号”研学专列,载着841名学生,历时12天,跨越九省五市,受到国内多个城市的欢迎和支持,推动海丝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一时成为“新网红”。
走出去,是为了引进来,去年11月30日举行的2024阳江市旅游发展大会上,阳江表示要着力发挥旅游重大项目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会上签约了8个重点旅游项目,涵盖高端酒店、休闲旅游区等,总投资64.13亿元。
此外,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达15个,会上还推出47个招商旅游项目,阳江旅游发展后劲十足。
新的一年,为迎接春节长假,吸引更多人到阳江旅游,1月10日,阳江在海陵岛举行了“2025年欢迎来阳江过大年”旅游推介,来自省内外多地的旅行社代表,以及美国、保加利亚、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和丹麦等国家的外国友人共300多人参加活动。会上不仅全面展示了阳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并与四川、广西、黑龙江、江苏、内蒙古、香港以及省内多市的旅游企业和联盟实现签约,他们将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外地游客来阳江过冬度假。
今年,阳江将全面加强漠阳文化整理推介;加强“南海Ⅰ号”保护利用,规划建设海丝文化博览园;各县(市、区)谋划打造1—2个富有文化底蕴、具有漠阳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景区;以海陵岛打造国际旅游岛为牵引,新建、提升一批星级酒店、民宿和乡村酒店。
同时,提高旅游“软环境”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旅游环境整治优化提升行动,强化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把诚信、品质打造成为阳江旅游的品牌和“生命线”;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不断擦亮阳江旅游金字招牌。
刚刚通车不久的阳江港大桥成了网红打卡点,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一道正成为撬动阳江滨海旅游经济的“大动脉”。梁文栋 摄
刚刚通车不久的阳江港大桥成了网红打卡点,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一道正成为撬动阳江滨海旅游经济的“大动脉”。梁文栋 摄
一线案例
一“出生”,就自带流量!
2024年12月26日,阳江港大桥正式通车,很快就成为阳江新的网红打卡点。它横跨海陵湾,桥下波光粼粼的宽阔海面,四周山景、城市美景,一览无余。
这座跨海通道极大地缩短了海陵湾两岸的时空距离,让往日从阳江市区出发到阳西县溪头镇需要1.5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需40多分钟。多重受益,让溪头镇这座滨海小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很多阳西的小商贩都来溪头摆摊了。”“镇上一下来了几千台车,都络绎不绝。”“镇上的鱼祃档都要排队一个多小时。”……当地人不乏夸张的描述中夹杂着兴奋,溪头就这样“被大桥通车带火了”。
阳江港大桥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带来的“流量”只是广东滨海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阳江正突出“全领域”谋划,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着眼全局系统构建旅游格局,抓海陵岛龙头带动,形成以阳东和阳西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滨海旅游发展格局。
为此,阳江积极完善旅游“硬环境”配套设施,提升交通便捷度、住宿舒心度、设施便民度。其中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先行段,是滨海旅游发展格局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它包括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山外东至海陵大堤段、阳江雅韶至山外东段公路工程。建成后,将串联起阳东和阳西重要滨海旅游景点,进一步构建起阳江滨海旅游交通网络。同时,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作为贯通全省的滨海公路,也将助推阳江融湾入圈,成为撬动阳江滨海旅游经济的“大动脉”。
今年来,阳江将重点依托海陵湾发展湾区经济、海洋经济,促进“湾湾联动”“湾带联动”,持续完善“机场+双高铁+高快速路网+亿吨大港”大交通格局,打造西海岸的物流枢纽节点城市;深化“营商环境年”建设,着力打造与大湾区同标高的营商环境,也将进一步促进阳江旅游业持续升级提质。
春节重要民俗文化活动
1.2025年“鼍城行大运”活动:1月27日晚上启动。“行大运”是阳江特色年俗,即在大年初一天亮之前,选定吉利方向环城周围绕一圈,可带来一年好运气。
2.“非遗贺新春”2025阳江春节民俗巡游健步行活动:1月25日举行。这是一项民俗项目大汇演,汇聚舞狮、舞龙、搂大头狗、疍家婚俗等表演,让市民直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地民俗。
3.“粤新年·福蛇至”2025年阳江非遗墟市:1月29日在江城区西濑社区1号公园举行。现场将举办非遗民俗、非遗技艺体验、非遗美食集市、舞狮和武术展演等。
4.“非遗贺新春——渔歌颂中华”2025年阳江咸水歌迎春歌会:1月26日在阳东区东平镇疍家文化舞台举行。阳江咸水歌,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是渔家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渔民长期生活在咸水环境而赋予“咸水歌”之名。
5.“非遗贺新春——文化永传承”2025年海陵区春节醒狮贺岁活动:1月29日至1月31日在海陵岛螺洲公园举行。其中“重头戏”海陵狮舞颇具地方特色,也属于中国舞狮中的“南狮”,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
2024年获得荣誉
●阳江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阳江风筝节荣获2024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
●阳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
●新增10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已登记民宿115家,其中7家乡村酒店(民宿)获省级等级评定,金品级乡村酒店1家,银品级乡村酒店3家,金宿级乡村民宿1家、银宿级乡村民宿2家
●闸坡镇、东平镇、雅韶镇、沙扒镇、岗美镇、春湾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
●闸坡镇、沙扒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
●获评“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阳东区东平镇口洋村、阳西县上洋镇双鱼城村、阳春市合水镇高河村、阳东区雅韶镇笏朝村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案例入选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评选的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4年度实践案例
●《龙年·欢迎来阳江过大年》宣传片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扬州旅游电视周宣传片类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撰文:陈步上 李孔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