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
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
歼-10战机首飞成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自主研制
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历经实战化训练的磨砺
歼-10系列战机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中流砥柱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
首批整建制列装歼-10战机的部队
一起来感受歼-10系列战机
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的砺剑之路
自2004年这个旅
接装歼-10战机以来
一代代飞行员就在这片空域
边改装、边试训
创新研究出了一大批战法训法
先后完成
第一次海上突防、第一次高原夜训
第一次远海长航时等
探索性实战课目训练
填补了作战训练领域多个空白
也为该型系列战机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武辉:
这个机棚已经建了很多年了
当时就是歼-10来了以后
为了歼-10而建的
从原来的原型机就开始停了
从歼-10A停到歼-10C
飞机大小都是一样的
歼-10系列飞机从研发出来
它相当于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载了我们向更先进飞机发展指引的方向
飞行时长近3500个小时的武辉
有着一身传奇经历
2019年他在一次处置
不明空飘物的紧急任务中
驾驶歼-10C战机从发现到击落目标
仅用了不到半分钟
而像这样挑战极限的辉煌战绩
武辉还有很多
他却告诉记者
一名飞行员、一名战斗员
要永远清醒地知道
未来战场
昨天的战术永远复刻不了今天的胜利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武辉:
体系作战把全部兵种都融合起来
对我们飞行员要求就更高了
只有你参加各种各样的任务
开拓了视野
执行任务的时候才能有不同的想法
不同的理念去完成这个任务
地面沉静内敛、空中果敢泼辣
在一级飞行员武辉身上
这些强烈的反差
我们看到了一种
“深藏功与名”的精神特质
而这一特质
也正是这个旅潜心砺剑的缩影
身为歼-10系列战机的“探路者”之一
武辉如今肩负着该系列战机的带教任务
展望未来
他有着自己的期待和梦想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武辉:
像现在
肯定有比我们歼-10C更先进的飞机
更先进的武器出来了
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们要找准我们的定位
在未来
国家需要我的时候
国家一声令下,我能首当其冲
如今
装备智能化程度提升
对驾驭者的战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要想释放“人装合一”的作战潜能
核心仍在于人这一根本要素
当战机进入超高音速状态
飞行员读取数据只在几秒之间
上个月,一次实弹地靶射击训练
一名飞行员就在俯冲射击阶段
察觉到了一个毫秒级的异常信号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周焕彩:
用了各种手段
各种仿真模拟
甚至我们对软件进行了读取和修改
慢放之后发现它确实有一帧的跳变
飞行员精力高度集中
他想发现这个问题都是很难的
对他的能力要求和综合感知要求非常高
在飞行现场
我们找到了当时驾驶战机
敏锐捕捉到这一帧跳变的
飞行员陈汉文
他刚刚结束了
一天三波次的高强度训练
出生在1998年的他
刚好和歼-10首飞同龄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陈汉文:
因为空中发射的时候离地面很远
即使有一小点的偏差
它导致地面上打出来的弹的距离
也会偏差很多
而我们在俯冲阶段
除了看靶标之外
还要看很多数据
比如说高度、速度、航向还有俯角
我们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作出判断
必须时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
并保持绝对冷静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
怎样才能瞄准敌情提升战斗力
推动武器装备加速发展
是这个旅始终攻坚的方向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陈汉文:
近战的话是非常激烈的
上个架次是拉到了7.9个G
相当于8个人压在我身上那种感觉
全身的血都往下流
然后就感觉眼有点发黑
有点黑视了
战机是飞出来的
人才是练出来的
在这个先进辈出的集体
一个又一个飞行事业的奠基者
犹如灿烂的群星
为时代标注着坐标
为后浪指引着方向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陈汉文:
和歼-10战机同龄
既是我的光荣也是我的挑战
尤其是像我这种
正在处于爬坡期的飞行员来说
随着战机的不断升级换代
要不断进行我的升级
提高我的上限去适应平台的上限
我会尽我所有的努力
尽自己最大的可能
去把我们祖国的飞机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去守护好祖国的蓝天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艾博威:
作为空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员
必须以科技赋能为契机
深研机理、创新战法、实战实训
加快形成新域新质战斗力
在联演联训、现实应对、体系对抗中
积累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硬实力
将部队锻造成扛红旗
争第一的精兵劲旅
来源:CCTV-7
主 办: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757期
主 编:彭 凯 邢东亮
责任编辑:黄丹尉
投稿邮箱:nbzqk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