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这所学院在深圳南山成立

创新南山  2025-04-28 06:30

前有南山企业参与研发的机器人

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

半程马拉松夺冠

后有40家南山企业

携黑科技

开辟科技适老创新赛道

一直以来

南山区人工智能

都在不断迈向新方向

4月26日

全球首个专注于

“AI+科学”跨界人才培养

的高等教育机构

科学智能学院

在深圳南山正式成立

据悉,科学智能学院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科学”跨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聚焦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学院构建“AI+科学”双轨制导师培养体系,创新科学原理与大数据深度融通的科研范式,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通过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定义未来产业格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背景与创新能力的前沿复合型人才。

成立活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称:“当前,全国科技竞争的核心正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交叉创新。学院以‘加速科学发现,定义产业未来’为愿景,不仅将助力解决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创高地注入新动能。”

立足新起点,梁振英对科学智能学院提出四点期望:

01

深化深港联动,打造开放型的创新生态。

02

厚植人才沃土,培育“AI+科学”领军者。

03

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04

拓展全球视野,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作贡献。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科学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田永鸿表示,科学智能学院采取AI导师+Science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的跨学科人才,既深耕专业领域,又掌握智能方法;既着眼基础研究,又对接产业需求。

田永鸿称,未来五年,学院将系统性培养一批科学智能交叉人才,构建覆盖多学科的科学智能基础设施和平台,打造“科学智能北大模式”,为全球AI4S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方案。

打造全链条科研体系

为原始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据悉,科学智能学院导师由多位院士领衔,成员含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专家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顶尖学者,全力打造覆盖 “从0到1” 基础研究至“从1到N”产业创新的全链条科研体系,为提升我国人工智能时代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在科学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上,科学智能学院推出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使优秀本科生可提前参与研究生课题。同时,学院采用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科研训练”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 “人工智能理论 + 跨学科应用” 双核驱动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智能学院副院长郑家新表示,科学智能学院以AI为牵引,通过“AI for Science ”的人才培养,打破学科之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表示,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在科学、医学以及众多其它领域都能发挥作用。未来,学生们通过接受专业培养,能够在科学研究中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而这段经历将为他们提供极大的帮助。

科学智能学院落地南山

进一步强化了该区的科研优势

作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

的核心区之一

南山区不仅高校资源密集

还汇聚了全市超五成的

人工智能规上企业

南山区高校资源密集

人工智能规上企业占比全市超5成

南山区“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势明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集中,汇聚全市一半以上全职院士,拥有6.2万在校生、2.4万教职工、超2000名在站博士后。

区域内布局建设了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科研设施,拥有9家诺奖实验室、超650家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联合X9高校联盟及深圳零一学院等一批科学家领衔的特色学院也建成落地。围绕“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创新体系。

当前,南山正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核心支撑。南山区拥有人工智能规上企业1351家,数量占全市比例超过一半,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百强企业中,南山区56家,占比超五成。

同时,南山区集聚了鹏城实验室、先进院、清华、北大、哈工大等一批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腾讯、中兴、金蝶、万兴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来源:创新南山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