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消费之城,深圳成功卫冕!
1月26日,深圳2024年经济数据正式公布。在诸多细分数据中,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637.7亿元,同比增长1.1%。至此,深圳已连续两年跻身“消费万亿俱乐部”。
然而,相较于万亿级的消费总体量,仅1%的增速或许更让人关注:相比前些年动辄两位数的增速,为何社消零的增长会有所放缓?莫非消费降级的风难道也刮到了深圳?
增速为何放缓了?
“只增了1%,深圳人难道都是消费降级了?”
“为什么现在商城人那么多,消费只增加了一点点?”
看到深圳的消费数据后,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在众多经济指标中,百姓对于消费的变化感知最具有发言权。但如果仅看深圳一年同比增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数字幻觉”。不妨让我们把视野放宽来观察,则更具有参考意义。
先看时代背景。去年四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最新一期《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在全球投资下降、贸易低迷背景下,202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而中央高层会议曾多次提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换而言之,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人们捂紧钱包的避险意识增强。
再看横向对比。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3.6亿元,同比下降2.7%;上海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0.19亿元,同比下降3.1%;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22.32亿元,同比增长0.3%……由此可见,消费放缓并不是深圳的特例。去年以来,北京、上海等诸多国内头部城市都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增速放缓。
从观察全球主要经济体来看,经济增速不要只看短期,而要从长周期来分析。纵观2024全年发展,深圳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还能够取得1%的消费增速,已可谓来之不易。
消费真的疲软吗?
社消零增速放缓,就意味着消费“疲软”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跻身万亿元消费城市后,在外部不利因素和较高基数上,深圳能实现正增长,也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首店经济持续加速跑。从年初的Costco华南首家门店,到年尾的全球知名旅游度假连锁品牌Club Med首次入驻深圳,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目光瞄准深圳。据深圳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引进首店、新概念店、旗舰店超1000家,品牌首发活动超200场,新场景、新体验不断涌现,新型消费展现出蓬勃活力。
新型消费模式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深圳直播电商表现亮眼。全年累计带货主播数、直播场次、直播商品销售额均位列国内前三。“深圳直播电商月系列促消费活动”更是凭实力“出圈”。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活动期间,深圳市带货主播超万名,直播近64万场,吸引消费者观看约53亿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4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各区也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了差异化路线。
深圳的“社消零一哥”福田,推出“首店引进支持”。对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华南首店、深圳首店分档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支持;滨海度假胜地盐田,则围绕新玩法、新购物、新住宿,根据重点推出10大必玩景点、10大必住酒店、5条精品旅游路线、2大商圈的N个必吃美食……
“万亿消费城”能否坐稳?
面向新一年,深圳消费增长势头能否稳住?万亿消费之城能否坐稳?
宏观层面上,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的财政政策首次提出“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这为深圳今年提振内需、挖掘消费增量,从而带动各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微观层面上看,扩需求优供给,长期以来都是深圳挖掘消费潜能的重点工作。今年,深圳促消费工作将继续加码,有望为蝉联“万亿消费城”打下坚实基础。
扩需求持续发力。新年伊始,深圳商务局发布“关于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衔接政策的公告”,对2025年个人消费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时间、补贴条件、补贴标准等予以明确,无疑为全年的促消费工作“开了个好头”。
消费供给不断优化。2024年12月,《深圳市推动即时零售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发布,即时零售成为深圳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关键词”。剑指400亿,深圳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即时零售产业发展高地。
更为关键的是,人们消费的信心正在恢复。随着中央、地方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有望持续改善,消费的意愿也将不断增强。这也将为深圳消费稳健增长提供更多的确定性,深圳新一年的消费增长态势仍值得期待。
统筹:杨磊
撰文:徐烜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