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是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次日,佛山市南海区采用实地调研+集中开会的形式,召开了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新春伊始,省、市、区纷纷吹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展现出开春就是开工、实干就要冲锋的鲜明姿态。
2月7日,南海区丹灶镇以一场高质量发展新春视察活动,深入一线了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培育、“科创丹灶”建设、交通治堵等工作情况,在村居里、产线上、马路边看成效、谈思路、学经验、促发展,贯彻落实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奋力开创丹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此次新春视察活动不仅是丹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实行动,更是丹灶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的现场部署会。随着今年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以丹灶等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丹灶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人文经济、启动科创六大工程、精细化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一村一品”培育典型村
7日一早,丹灶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丹灶镇机关各办(局)负责人,2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群团组织、丹灶镇委党校、镇属公司负责人等近百人完成集结,奔赴多个点位实地走访,学习交流拓思路,聚力同心促发展。
一行人率先走进著名的“敲锣打鼓贺富”故事发生地——南沙社区棋盘村,原来的闲置荒地重新进行了硬底化,并新增了公厕、路灯、绿化等配套;昔日堆满砖块、杂草丛生的地块建起了绿植景观墙;曾经斑驳破损的房屋外立面被整饰一新,风格统一、干净整洁;通过深挖当地历史文化内涵,丹灶还将棋盘村陈氏大宗祠打造成为全省首个“万元户纪念馆”,不仅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共识,也帮助南沙社区找到了强村的有效路径。
丹灶镇南沙社区棋盘村的“万元户纪念馆”。 林洛峰 摄
丹灶镇南沙社区棋盘村的“万元户纪念馆”。 林洛峰 摄
南沙社区所发生的变化,是丹灶大力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成效体现。2023年,丹灶仙岗社区、良登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2024年,丹灶深入落实省、市、区推进“百千万工程”有关要求,推动西城社区、银河社区、南沙社区、上安社区、罗行社区培育创建全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取得新成效。
具体来说,丹灶坚持抓共性夯基础,结合南海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十个一”建设要求,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内涵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统筹全面发力,率先推动培育对象村居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同时,丹灶注重抓个性显特色,提炼“一村一品”,如仙岗社区发展中草药文化,良登村激活机械基因,西城社区主打战新产业,银河社区彰显好家风,南沙社区体现五金发源,上安社区突出户外运动,罗行社区强调艺术驻留,推动这些村(社区)突出亮点、错位发展,更好地发挥典型村示范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去年丹灶找准“文产特派员制度”作为抓手,积极践行人文经济学。其中,罗行社区以艺术乡创为手段,成功打造罗行艺术墟,让百年老墟重焕活力,并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罗行艺术墟相关经验做法还入选了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活动现场,丹灶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新华作情况介绍。 林洛峰 摄
活动现场,丹灶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新华作情况介绍。 林洛峰 摄
活动现场,丹灶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新华对上述7个村(社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南沙社区党委书记李树明领着视察团走进棋盘村陈氏大宗祠逐一参观“万元户纪念馆”各展区。
“建设‘万元户纪念馆’,就是希望传承好敢为人先、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改革精神。”活动上,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表示,从纪念馆出发,希望7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在硬件建设出成效的同时,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管理、发展人文经济等工作上要继续发力,尤其要做好村庄规划,把规划落到实处,其他村(社区)也要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强抓机遇,主动谋划布局,进一步推动村居发展。
六大工程推动科创升级
产业为基,创新为要。近年来,创新驱动力撑“科创丹灶”升级发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活动上,视察团先后走进佛山仙湖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广东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光晶能源”),感受科技成果转化的“丹灶速度”。
去年,由佛山仙湖实验室搭建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和“高温工业零碳燃烧中试平台”分别入选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通过佛山仙湖实验室深度赋能,蒙娜丽莎在去年9月建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另一边,光晶能源作为佛山仙湖实验室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去年8月在丹灶建成投产大湾区首条光晶钙钛矿兆瓦级中试线,并实现首片下线。
丹灶镇新春视察团走进佛山仙湖实验室中试基地。 林洛峰 摄
丹灶镇新春视察团走进佛山仙湖实验室中试基地。 林洛峰 摄
丹灶的科创实力不仅体现在中试线上,更反映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作中。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丹灶拥有院士项目26个、科创项目超180个、人才团队项目44个;全镇规上企业R&D占比达2.87%,在南海全区名列前茅;镇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10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289家;位于丹灶的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在去年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活动上,丹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终胜透露,接下来,“科创丹灶”将乘势而上,实施科创六大工程,包括:实施硬核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领军者和小巨人;实施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工程,依托佛山仙湖实验室打造中试设备共享平台;实施科创载体焕新升级工程,计划为初创型企业提供超6万平方米孵化平台,为成长性企业提供超200亩研发生产载体,为成熟型企业提供千亩产业用地;
同时,丹灶将实施科创社区生态赋能工程,完善多元业态生活配套,丰富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品质;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建设人才公寓,构建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应用场景拓展工程,为氢能交通、低空经济拓展应用场景。
活动现场,丹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强重点面向丹灶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和钙钛矿光伏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他表示,佛山仙湖实验室的科技成果都十分“接地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已经可以应用,希望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以将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向辖区有高温制造需求企业进行推介,也可以在辖区积极推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板部署在房屋屋顶、百叶窗叶片等设施上。
投入超5亿元全面优化交通
随着丹灶经济社会换挡提速,交通拥堵成为制约丹灶发展、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问题。在桂丹西路南海实验学校北门外路段,以往早晚高峰就经常会出现车辆大排长龙,更有人车争道等安全隐患。
去年,丹灶高标准实施桂丹西路(广珠线桥底至仙岗村委会)南侧路面拓宽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桂丹西路南海实验学校段南侧辅路,实现桂丹西路主路车流及学校接送车流的交通转换及集散,同步完善桂丹西路(广珠线桥底至仙岗村委会)段南侧道路的慢行设施,实现人车分流。
去年,丹灶实施桂丹西路南侧路面拓宽改造提升工程。林洛峰 摄
去年,丹灶实施桂丹西路南侧路面拓宽改造提升工程。林洛峰 摄
现场看到上述路段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周边村居民和学生出行安全更有保障,视察团成员们交口称赞。
活动上,丹灶镇党委委员陈伟聪介绍说,近年丹灶投入超5亿元,全方位开启交通优化行动。其中在硬件层面,丹灶科学规划新建道路,对狭窄路段进行拓宽,全力打通断头路,实现道路网路升级;同时依据车流量和人流量,在主要路段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时长,安装交通信号设备,让交通设施合理布局。
在软件层面,丹灶持续加大力度整治乱停放、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探索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控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并通过增加停车供给、规范停车秩序、深化宣传教育等手段,进一步保障民众便捷出行。
经过一系列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丹灶交通治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如今丹灶镇内早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了11%,拥堵时长减少了5分钟,顺畅的交通更高效串联起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进一步助力丹灶产业发展、促进商业消费、激发城市活力。
“从现场这个交通治堵项目可以看到,今后丹灶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肯定要往精细化方向走。”何敏仪说,交通是丹灶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脉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项目铺排、资金筹措等整体谋划,对于已建成的主干路网和碧道,涉及村居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携手合作,推动沿路两旁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最后,何敏仪表示,丹灶的总体定位是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从一个上午的现场走访可以感受到,丹灶现在的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科创成色越来越足,人才集聚也是今后丹灶发展的原动力,对此,大家要主动了解、主动拥抱,与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相向奔赴,也希望通过此次新春考察活动,与大家凝聚共识,在新一年跑出丹灶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采写:南方+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 谭绮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