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两会之声|高波:增设汕尾高铁站扶梯、电梯,优化垂直交通配套

作者 汪旭莹;陈保良 2025-02-25 16:08

近年来,汕尾市依托“红、蓝、绿、古、特”文旅资源,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随着客流量激增,高铁站垂直交通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2025年春运期间,旅客关于“楼梯搬运困难”“电梯指引不清”的投诉常有发生,直接影响“坐着高铁来赶海”的城市形象。

2025年汕尾市两会期间,汕尾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汕尾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负责人高波建议,以增设扶梯、电梯为核心,全面提升站内配套设施,助力汕尾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汕尾市高铁站网约车接客区(P2)仅设步行楼梯,无上下行扶梯或无障碍电梯,可日均承载旅客约3000人次。

同时,现有电梯利用率低:据汕尾市交通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商业中心隐蔽电梯日均使用量不足200人次,72%旅客因标识不清无法找到;特殊群体需求未满足,老年旅客、母婴群体占比达38%,但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足20%。

高波建议,要重点增设垂直交通设施。

例如网约车接驳区新建2组双向自动扶梯,覆盖上下行需求;增设1部无障碍电梯,配备行李固定装置及婴儿车停放区。

站前广场东西两侧可各加装1组可逆式扶梯,实现24小时智能方向调节,并改造既有隐蔽电梯,加装粤语/普通话双语播报系统。

特殊需求保障方面,他建议汕尾可参照哈尔滨“游客服务舱”模式,设置2间多功能室(含更衣、行李暂存功能)。

其还建议,可将垂直交通设施建设纳入《汕尾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重点项目;制定《高铁站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明确扶梯/电梯配置密度(每200平方米服务半径需设1部电梯);设立专项维护基金,确保设备完好率≥95%。

如这些配套都能完善,预计旅客换乘时间能缩短35%左右、特殊群体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大件行李事故率降低70%、雨雾天气投诉量下降85%。

文旅促进方面,预计带动站内商业体客流量增长20%,助力2025年汕尾旅游接待量再次突破,巩固“湾区滨海旅游目的地”地位。

“建议参考广深港高铁‘站城融合’经验,结合《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于2025年启动一期改造工程,力争2026年春运前投入使用。通过‘小电梯’推动‘大服务’,让汕尾高铁站成为展示城市温度、助推文旅发展的‘第一窗口’。”高波说。

文字/图片:南方+记者 汪旭莹 陈保良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