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就地化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月20日,麻章法院在湖光镇旧县村举行麻章区首个“无讼村居”创建示范点授牌仪式暨“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
为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工作,麻章法院湖光法庭践行“枫桥式”工作法,穿梭于辖区各个村、社区之间,围绕创建“无讼村居”目的、标准和作用,将“无讼村居”建设取得的经验分享于其他乡村,并收集各村居个性化法治需求,积极宣传纠纷源头治理、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为传播“无讼”文化,更好平息诉争,湖光法庭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和传统乡规民约融合渠道,通过与旧县村共同建设“无讼亭”,作为纠纷调解、释法说理场所,并建立法官、法官助理常态化下沉乡村社区、综治网格联络“1+1+1+N”机制,发挥专业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网格员作用,赋予亭内评理说事、调处纠纷功能,搭建群众诉求解决新平台。
当天,麻章区首个“无讼村居”创建示范点揭牌仪式就在“无讼亭”前举行。麻章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木荣,湖光镇副书记何耀荣、湖光法庭庭长苏柏求、旧县村党支部书记彭思恩,共同为旧县村“无讼村居”创建示范点揭牌。
“天下无讼,以和为贵。‘无讼’并不是不让大家打官司,而是希望大家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先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走到打官司这一步……”揭牌仪式后,湖光法庭苏柏求庭长结合“无讼”理念,在“无讼亭”为乡村“法律明白人”、旧县村干部及村民带来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苏柏求庭长围绕《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婚姻家庭、赡养扶养、邻里关系、土地流转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授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还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分析了“法律明白人”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传授了法律法规的运用技巧和调解纠纷的实用方法,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
“以前村里有纠纷,经常闹到法院,伤了和气还费时费力。得益于‘无讼夜市’和‘无讼亭’,法官经常到村里普法宣讲、指导调解,让很多纠纷可以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湖光镇副书记何耀荣表示。
“苏法官讲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听得懂也记得住。我们会用好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法庭指导下,当好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为化解村庄矛盾纠纷出一份力。”旧县村党支部书记彭思恩说。
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养,也增强了村干部的法治观念,为他们处理日常工作开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指导帮助。
近年来,湖光法庭主动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建“3+3+1”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做好“无讼夜市”“平安夜校”“执行夜访”3篇夜文章,设立“红海榄法官调解工作室”“桐花树和美家事法官调解工作室”“‘七+七’法官调解工作室”3个工作室以及1个“红树林保护普法站”,打造独具麻章特色的诉源治理新路径,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一步,湖光法庭将以“无讼村居”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司法服务的“桥头堡”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撰文:陈明维 王晓军 龙春耀 邱海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