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养四季丨春砂仁煲猪肚汤一一健脾化湿

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 2025-03-03 08:32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构成有机整体,人体生理活动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外环境协调,从而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季节变化,可能导致疾病或病情加重。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原则和岭南饮食文化中的“汤养四时”理念,结合中医养生智慧,依据五行对应和脏腑调养原则精选食材,精心熬制,旨在调和人体阴阳,顺应自然,通过一碗药膳汤共享健康饮食之道。

主要食材

猪肚:1个(根据人数可调整);

春砂仁:10~15克(根据口味可适量增减);

生姜:适量;

盐:适量;

淀粉/生粉:适量(用于清洗猪肚);

胡椒:几颗(可选,用于增加风味)。

制作方法:

清洗猪肚:将猪肚内壁翻过来,加淀粉和油(或盐)使劲搓洗,以去除黏液和异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重复上述动作1~2次,确保猪肚清洗干净。用剪刀刮去猪肚内壁的白沫和黄色脏东西。

焯水:将清洗干净的猪肚切成条状(或片状),冷水下锅,加姜片和料酒(或白酒)焯水,以去除剩余异味。焯水后捞出猪肚,用清水冲洗干净。

煲汤:将焯水后的猪肚、春砂仁(用刀拍碎或背压碎,更易于出味)、生姜片(以及其他可选的配料如胡椒粒)放入砂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煲。时长约1~2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猪肚的熟烂程度和个人口味调整),直至猪肚熟烂、汤汁浓郁。

调味:煲好后加入适量盐、胡椒进行调味。

食疗功效:

健脾化湿

艾 灸 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按揉此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主治胃痛、腹胀等症状。 

操作方法:

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熏烤,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若艾灸后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就医。

专家介绍

谢炎烽

针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中医师,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医学学士。2009年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师从广东省名中医阮永队教授及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东莞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名中医阮永队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业绩成果: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及东莞市科技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国自然面上课题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各1项、东莞市重点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

学术任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典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委会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副主任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东莞市中医药学会针灸推拿学会常务委员。

擅长:

临床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注重发挥纯中医特色,针药结合、中药内服外敷并用,擅长小儿推拿治疗儿科疾病,并在中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脾胃病、失眠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带状疱疹、荨麻疹、月经不调、男性少精等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阮威杰

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1年,省名中医邝卫红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继承人,东莞市医学学科骨干。

社会任职:

兼任东莞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医疗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委会委员。

诊疗专长:

专长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诊治,对内科各种危重疾病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擅长脾胃病、呼吸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业绩成果:

主持省中药局课题1项及参与市级课题3项,参与主编著作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

周二、四全天

出诊地点:

门诊部二楼中医门诊

罗衬章

主任护师,广东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医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业护士,广东省教育培训专科护士,国家健康管理师三级。

学术任职:

东莞市护理学会患者安全与质量改善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东莞市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医院财务与运营护理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患者安全与质量改善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医学转化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技术专长:

擅长急危重症护理、中医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及健康科普宣传等专业方向。

业绩成果:

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1篇,在创新发明方面1项,科研立项4项。

杨丽平

主管护师,G1区护理单元负责人、中医护理小组组长,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3年。

学术任职:

广东省省中医药学会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疗法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与社区推广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慢性病营养与康复专委会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东莞市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技术专长:

对于感冒、咳嗽失眠及颈腰腿痛等慢性病的康复治疗,熟练运用耳穴疗法、压顶灸、固元灸、平衡火罐、火龙灸、热敏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业绩成果:

主持东莞市一般课题1项,参与东莞市课题3项,参编中医著作1本,副编委著作1本,发表论文5篇。

冯李金

主管护师,C9区护理单元负责人,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23年,曾于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参加“中医护理发展展趋势与深化中医护理内涵建设讲坛”、“东莞市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班”、“广东省中医院第一期李氏砭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班”等。

学术任职:

广东省护士协会人文关怀护理分会担任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老年慢病管理护理分会担任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热敏灸护理分会担任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火龙罐分会委员,东莞市市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东莞市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技术专长:

擅长铜砭刮痧、热敏灸、火龙罐、火龙灸、开天门、耳穴压豆、平衡火罐等多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业绩成果:

参与东莞市重点课题1项,参与东莞市一般课题1项。

张云龙

主管护师,C4区护理单元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4年,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

技术专长:

擅长火龙罐、火龙灸、热敏灸、耳穴压豆、平衡火罐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供稿:针灸科

通讯员:杨丽平

编辑:罗毓灏

责编:谢家明

复核:罗衬章

审发:李玉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