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仿佛踏入时光交错的长廊,100多座客家传统建筑错落有致,200多亩油菜花田随风摇曳,古朴的乡村小路上游人如织……在梅县区大地上,许多像侨乡村一样的“小乡村”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快车行驶在农文旅兴村的道路上。
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梅县区聚焦典型镇村建设,力促现代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深入发展,推动农文旅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试点建设,以“小乡村”为“大抓手”,打造梅县特色农文旅新业态。
雁洋镇桥溪村。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雁洋镇桥溪村。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盘活古村:
古民居和田间地头栖息着“乡愁”“诗意”
“春节的时候超火爆,政府大院都开放给群众停放车辆了!”南口镇党委宣传委员曾雅介绍,南口镇的文旅产业主要集中在侨乡村,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20万人次左右,春节期间约10万人次,特别是春节后油菜花盛开季,侨乡村游客人数达到高峰。
位于南口镇西南部的侨乡村有5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客家古民居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村庄之一,如今保存着116座传统建筑,其中较大型和保存良好的围龙屋38座,最为典型的“南华又庐”“德馨堂”被列入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侨乡村被誉为“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客家民居建筑博物馆”,是梅县“华侨之乡”的一处生动缩影。
2018年,侨乡村成立了梅州首家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模式进行运作,吸收优秀有志青年加入合作社理事会,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将乡村资源转化为村民收入。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对生态资源和客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如今的侨乡村,农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餐饮、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油菜花田、南口侨乡亲子农场、细柚大草坪均为热门景点,以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广东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他们营造一份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
“不仅景色美,周边的配套服务也比较完善。”梅县区游客罗女士一家几乎每年春节后都会到侨乡村游玩,体验乡村田园返璞归真的乐趣。像罗女士这样的“回头客”用行动诠释了梅县区“引客入梅、引客留梅”的理念。
在雁南飞茶田景区东门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坐落着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雁洋镇桥溪村。漫步在桥溪村的弯弯小路上,灰瓦白墙的客家民居古建筑镶嵌在青色山间,村内溪水潺潺,仿佛诉说着百年古村的故事。
桥溪村自明朝开基建村后,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村民廖利萍介绍,桥溪村大部分村民都姓朱,也有部分村民姓陈,“许多人世世代代住在桥溪村,守着这个村子过一辈子。”
记者在廖利萍的带领下,走进“燕诒楼”——一座有着150年历史的古民居。“我丈夫就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现在我们依然住在这里。”廖利萍告诉记者,“桥溪村的民居很有历史感,有的200多年,有的300多年。除了被恶劣天气摧毁的小部分建筑进行了重新装修,大部分民居都保留着古民居建筑的原汁原味。”
据雁南飞茶田景区办公室主任王志成介绍,将桥溪村纳入雁南飞茶田景区范围,对古村落进行活化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农文旅业态,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收益。
“自从我们村成了‘旅游村’,我白天种茶采茶、养蜂酿蜜,晚上自制娘酒、仙人粄,一到了周末、节假日,就在家门口摆摊售卖。”谈到近几年的收益,廖利萍激动地说,“旺季时一天能卖出200多份仙人粄,足足有七八盆!”
提质新村:
以产业为纽带串联农文旅
走进雁洋镇南福村,漫山遍野的金柚树映入眼帘,金柚智慧科技展厅中陈列着多种柚子加工制品。南福村的金柚公园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以金柚产业为纽带,串联起农业、文化和乡村旅游。
“南福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柚子,全村金柚种植面积5000多亩,人均2亩,户均10亩,人均金柚收入2.7万元。”南福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志介绍,梅县区是全国最大的金柚商品基地,而南福村则是较早进行金柚规模化种植的村庄。
位于雁洋镇南福村的梅州金柚公园。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位于雁洋镇南福村的梅州金柚公园。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南福村打造金柚公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金柚种植,体验金柚特色农家乐,宣传梅县金柚品牌的同时帮助村民增收。
“村里现在有4家农家乐,2家民宿,都是村民自己开的。”南福村“两委”干部杨万尊说,“农历3月中旬柚花开放和农历10月‘金柚开采节’时游客最多。”如今,南福村一手抓农业,一手抓文旅,已将金柚打造为村民的“摇钱果”,真正做到了“壮大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群众”。
在杨万尊带领下,记者来到“柚农邦”——专注梅州柚产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柚农邦的目标就是一起种好柚子,发展金柚产业一条龙。”据杨万尊介绍,南福村积极推动三产融合,不仅着眼于柚子的种植生产,还拓展到加工、销售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90后”果农黄裕济成立了梅州市七彩农业有限公司,围绕金柚打造种、产、销、农旅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现代化农业。“七彩农场总占地面积约320亩,以‘彩虹色’采摘为主题。”黄裕济介绍七彩农场的农文旅融合特色,“除了金柚之外,还种有西瓜、玉米、花生等十多种四季作物,游客们既能体验到种植采摘的乐趣,又能享用到优质农产品。”
2024年12月,圳优扶—梅县金柚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落户在梅县区雁洋镇,将以“一园(金柚主题文创体验园)一馆(金柚产业乡村振兴馆)一心(金柚文创工厂展销中心)”为框架打造梅县金柚三产融合产业园,突出金柚超级IP,打造金柚爆款单品,实现一产品牌化、二产加工化、三产文创化,推动梅县金柚产业链补链强链。
为使金柚产业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南福村积极争取金柚集团总部落户本村,洽谈引入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金柚科普园、金柚主题民宿等特色产业综合体,进一步优化深化南福旅游业态。黄开志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增加金柚附加值,进一步壮大村集体资产。
产业兴旺是建设和美乡村的第一步,南福村抓住了金柚产业这条发展主线,从而文旅产业等支线上做得更加细致。
“南福村近几年持续进行村庄亮化绿化美化行动,逐步消除外墙裸露的红砖房,优化本村人居环境。”黄开志谈到南福村的村容村貌时表示,为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南福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站在“柚海盛景”长廊上俯瞰整个村庄,可以明显发现南福村的民房整洁美观,建筑风格颇具客家古民居特色。游客登高望远,可将一片柚海和美丽新村尽收眼底。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刘明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