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2025:一个字,就是“干”!

作者 熊程 2025-01-11 20:18

一场“中心大沥”接力跑,打响了2025年的发令枪。

1月11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大沥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以“13312”为工作框架,全面推进产业大沥、魅力大沥、绿美大沥、幸福大沥、平安大沥、有为大沥“六个大沥”建设。

此前一天举行的佛山市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发展逻辑之变,让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在南海区迈过4000亿元GDP大关的背景下,从“13312”工作框架,到“六个大沥”的奋进,都在推动着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之变。

“接下来工作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干’!”大沥镇委书记罗伟海说,2025年,全镇上下将尽锐出战,围绕“中心大沥”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13312”工作框架作为作战蓝图,坚定落实“1个平台”、紧紧围绕“3个主线”、统筹兼顾“3个聚焦”、深入实施“12个计划”,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大沥发展的一个个奇迹。

1月11日,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1月11日,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13312”工作框架,狠抓落实

在罗伟海看来,过去一年大沥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心”,即工展贸一体、文商旅融合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发展的信心;老旧工业园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一场场硬仗、胜仗,坚定了战斗的决心;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身边实事,凝聚了群众的民心。

无论信心、决心还是民心,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体现。尽管当前大沥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开发碎片化低效化、城市形态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但是市把大沥纳入中心城区、区赋予了大沥“过河进湾”使命,再加上大沥商贸产业基础扎实,集体经济家底雄厚、本土沥商担当有为,大沥发展的态势依然韧性强、潜能大、底气足。

大沥“13312”工作框架的“1个平台”,就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好“百千万工程”,是破解大沥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必然要求。“3个主线”,就是城乡融合、改革转型与安稳人和。其中,城乡融合是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改革转型是推动产业升级、盘活低效土地的关键,安稳人和是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

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现场。

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现场。

“3个聚焦”又是哪3个?围绕大沥目前转型发展面临的难题,通俗来说就是3条:缺钱、缺地、缺人才。因此,大沥要聚焦资金要素,谋事先谋钱,包括发挥好专项债、基金、中央预算等各类政策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同时,大沥要聚焦土地要素,全力以赴“做地”,破解开发强度非常高、碎片化程度非常高、国有用地占比非常低、容积率非常低的“两高两低”困局。大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年内拆除村级工业园500亩、挂网表决产业项目超1000亩、动工建设产业项目超1000亩的目标。

此外,大沥还要聚焦青年要素,多措并举引才。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业、财富的竞争,更是人才素质、人口结构的竞争。大沥要打造为“青年友好、人才有为”的青春之城,宜居、宜业、宜玩。大沥计划近期打造出“有故事、有情怀、有个性、有意思”的夜间经济品牌,解锁“流量密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大沥“叹世界”“捞世界”。

此前,1月2日的大沥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会提出,大沥铁军要狠抓执行力、统筹力、服务力。强党建、实产业、快整理、谋资源、借平台、美环境、优服务、早执法、保安稳、惠民生、活队伍、严监督等“12个计划”,就是大沥狠抓落实的具体方向。

罗伟海要求,大沥铁军要有“忠诚在我”的觉悟、“功成有我”的担当、“拼搏忘我”的姿态、“追求无我”的精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事业是实干出来的。奋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抵达风光无限的‘下一程’。”

“六个大沥”,加速进发

在“13312”工作框架之下,“六个大沥”建设的内核都在于以人文本。

“坚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新当选的大沥镇镇长仰国林说。相关链接:仰国林当选南海区大沥镇镇

产业大沥排在第一位。产业转型是大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以产业上楼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商贸转型为突破,着力提升产业辨识度,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更具高成长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既要做强传统制造产业,以“产业上楼”促进发展质效“更上层楼”,推动超1000亩产业项目动工建设,也要做精商贸流通产业,探索“商、仓、流”协同发展路径,还要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招引前瞻性强、成长性高、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

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现场。

大沥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现场。

魅力大沥,意味着大沥要牢牢把握佛山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强化湾区意识。为此,大沥要以系统思维实施城市更新,推动1000亩产业项目表决、挂网。同时,大沥要以工匠思维雕琢城市品质,以流量思维壮大人文经济。在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背景下,大沥要加快打造灯湖中轴滨江夜经济集聚区,深入开展“艺企同行”,探索“公园+主理人+商业”新模式。

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美大沥,就是要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其中,大沥将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绿化品质,实施“美村”“美水”行动,推动乡村风貌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并大力谋划建设水经济项目。大沥还要梯队培育7个典型村、30个示范社,打造1个以上高水平示范村,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精品,并打造“绿美+研学+文旅”绿美经济新模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幸福大沥,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做实社会兜底保障。大沥计划,用教育发展基金点燃“善育优教”星火,积极推动石门灯湖中轴学校、南实中轴小学等4间美丽校园建设,预计新增4230个学位。在教育发展模式上,深入推进“1+3+8+N”模式,打造石门实验系、大沥实验系、灯湖中轴系3个教育品牌及少科院、少体院等8个重点项目

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还要建设平安大沥。其中,大沥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提档升级村(社区)微型消防站、新建100个消火栓,打通灭火救援“最后一公里”。同时,大沥还要全力维持社会稳定,精细推动基层治理。未来,大沥要大力践行柔性治理理念,推进全域“创熟”,促进新市民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向前端治未病延伸。

有为大沥,就是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型政府,锻造想为、敢为、善为的大沥铁军,形成奋勇争先的发展氛围。大沥要拓展产业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服务机制,力争三年内新增35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在社区层面,大沥要发挥“金雁导师”“有为书记”带动作用,全过程加强社区力量跟踪培养,做大做强后备力量“蓄水池”。

“坚定信心、苦干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谱写大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仰国林说。

■ 链接

大沥2024年主要发展亮点

多项经济指标增长迅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

限上批发业营业额超4900亿元,继续领跑全区。技改投资增长117%,工业投资增长71.4%,限上零售业营业额增长17.1%,建安投资增长10.1%,增速均排名全区第一。

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近190亿元,房地产投资近1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超25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超40万平方米,限上餐饮业营业额超6亿元,均排名全区前列。

新增“四上”企业216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增至237家、122家和30家。16家企业上榜佛山企业100强,数量全区最多。

兴海、正圣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企业上榜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12位,实现连续四年排名提升、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2位,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排名从第27位上升至第3位。

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金额102亿元、同比增长24.5%。

优特医疗医用敷料生产总部基地、深国际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永丰智能铝合金遮阳产业项目、全球五金采购中心(一期)等9个产业项目顺利竣工或投产。

英铜有色金属智造基地、鼎衡科技产业园、标美数字化产业总部基地等14个产业项目动工建设,预计新增产业载体超190万平方。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拆除村级工业园超800亩,表决、挂网产业项目34个,涉及改造面积2877亩。

电商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一区两园多点”载体新增12万平方米,金沙洲电商直播基地获批“1039”市场采购试点,全年商品交易总额超81亿元。

农村“三资”改革不断深化,全年交易金额约33.75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农村集体资金购买金融理财产品金额达3390万元、排名全区第一。全镇2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已设立公司。

新增就业岗位超8000个,新增优质学位2160个,新增养老床位220个,全镇幼儿托位增至4600个。

探索“文化+城市+产业”文旅消费新模式,端午龙舟季、黄岐龙母诞、首届盐步秋茄文化节、稻田音乐节时尚大秀、灯湖中轴音乐季等活动持续出圈,参与群众超350万人次,拉动消费上亿元。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通讯员 沥宣

沥宣供图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