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大湾区研学旅行目的地

作者 糜朝霞 2024-10-18 10:00

10月16日,“粤游粤红——第二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在惠州叶挺纪念馆景区举办,红色研学亲子线路等三大“红色粤韵”精品旅游线路同日发布,其中涵盖惠州等地的代表性红色旅游目的地。

随着各地研学游的火热开展,惠州红色研学游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让学生感悟革命精神的同时,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这是惠州研学游持续火热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惠州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和研学旅游资源,依托本市红色教育、自然和文化遗产等资源,加强研学旅游的研究和开发,推出惠州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3个项目入选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

近年来,中国研学游整体市场呈现上升趋势。依托当地文旅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之城”,正成为各地推动文旅品质提升、提升文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4年度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征集工作,以进一步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研学旅游需求,充分挖掘全省特色研学旅游资源,发挥文旅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

经全省各地市及有关单位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以“文化+”“红色+”“绿美+”“智造+”“科技+”等五个维度,省文化和旅游厅共择优遴选出50个研学旅游产品并于近日正式发布,其中惠州海龟自然科普研学、东江红都红色研学旅游、罗浮山“红色+中医药+自然科普”研学实践教育3个项目榜上有名。

惠州市惠东县海龟湾,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海龟自然科普研学”项目串联了海龟驯养中心、百龟园、滨海栈道(会仙桥)、科普影视厅等景点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学生们参与其中,可以学习海龟知识、揭秘海龟奥秘、徒步最美滨海栈道、探究百龟园,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海龟及其生存环境的认识,从而培养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惠东县高潭镇,“东江红都红色研学旅游”热力十足。越来越多学生来到这里,在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聆听英烈故事,步入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缅怀英烈事迹,深入了解革命先辈“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从而点燃心中的“报国心、奋斗志”。

每逢周末节假日,东江纵队纪念馆人头攒动,从全省各地奔赴而来的学生聚集于此,参加罗浮山“红色+中医药+自然科普”研学实践教育。

该研学项目围绕东江纵队纪念馆、葛洪博物馆、青蒿园、百草油文化长廊、百草园等景点,分别设置了红色课程《瞻仰百年党史·揭秘东纵故事》、中医药课程《青蒿素探究之旅》和动植物科普课程《i罗浮i自然·武林小学徒历险记》,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弘扬中医药文化。

广东省罗浮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优秀研学旅行目的地,罗浮山景区主要研学产品课程以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动植物科普为主,目前拥有8门研学课程,研学导师42名,已为近20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优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海龟湾的科普馆里一位游客在与海龟互动。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海龟湾的科普馆里一位游客在与海龟互动。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摄

打造“研学+”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惠州以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加快研学基地项目建设,打造“研学+”特色文化品牌,满足学生不同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依托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的丰富资源优势,惠州以历史文化、非遗传承、自然山水、红色教育等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打造了一批主题串联式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打造特色品牌线路。

其中,“惠城区科普研学之旅”“惠阳游将军故里文化研学之旅”“惠东县高潭红色研学之旅”“博罗县东部山水研学游线路”“龙门县森林康养研学之旅”等多条研学线路获评省、市精品旅游线路。

早在2020年,惠州率先推出一批示范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罗浮山景区等14个单位获评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对照相关标准及条件持续加强基地研学课程研发、研学队伍建设、特色亮点培育等工作,严格落实基地安全管理、费用优惠等措施,为惠州市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

博物馆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惠州积极组织学生到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朝京门、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宾兴馆)等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将“体验式”学习融入“博物馆教育”,让青少年在参观学习中感悟历史、汲取知识,提升文化自信。

东坡是惠州最大的IP。去年,惠州围绕东坡寓惠的生活轨迹,以“东坡惠州记忆”为文化主线,推出“幸惠·西湖”“Hello苏东坡”“谁是苏东坡”“走读雄郡 探寻东坡”等7条精品东坡文化古迹特色研学旅行线路,让东坡先生有趣的灵魂在惠州可感可触。

惠州“金牌导游”刘燕琼介绍,惠州研学游持续升温,研学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中东坡文化研学游非常受欢迎,而且好评如潮。“今年7月,我在东坡祠带团讲解的时候,很多游客带着孩子直接参与进来,从十人到二十人再到三十人,直到展厅挤满了人。”刘燕琼特别提到。

现有研学旅行相关企业81家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集体验、实践、探究、旅行于一体。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一年也被称为研学旅行发展的元年。

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研学风潮日渐兴起,研学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学的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天眼查数据则显示,我国现有研学旅行相关企业近4.5万家,其中惠州市占81家。

目前,惠州研学旅行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学校组织、老师带队的中小学实践课程,另外一种是家长自主报名的商业研学游。其中商业研学游市场庞大,但价格、服务良莠不齐,行业乱象多发。

“惠州研学游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可选择空间大,但很多路线设计‘游’大于‘学’,一方面是行程过于紧凑,另一方面是研学旅行指导师能力有限。”市民梁女士曾为儿子报了多个研学游路线,她告诉记者,研学游价格比普通跟团游高出许多,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提升研学游的含金量。

民众对研学游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兼顾“游”与“学”,让参与者“游有所获”,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学校之外的“大课堂”,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文旅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研学项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无论在规则完善还是在监管发力上,都需要多方联动、统筹协作,并明确责任和边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在丰富研学游产品方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张治强指出,惠州可借白马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契机,积极策划打造研学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一次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去年以来,惠州开展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项目战略研究工作,就如何充分发挥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和空间区位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进行谋篇布局。

接下来,惠州将选取千年“东坡寓惠”历史所形成的东坡文化和府城文化,作为惠州文化研学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核,谋划东坡文化、府城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滨海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乡村农业文化、科技工业文化等10大研学主题,擘画研学旅游发展大棋局。

南方+记者 糜朝霞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