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广州人工智能发展全国第四,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AI影响

作者 洪钰敏 2024-09-18 18:19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观察大模型技术发展带来的招聘需求变化,并从地域层面,评估各城市AI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劳动力市场受大模型技术影响的程度。

报告指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全国第四,同时,编辑/翻译、客服/运营、销售/商务拓展、金融/保险服务、市场/品牌/公关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位列前五,其中,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AI大模型影响。

广州高校数量较多

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全国第四

报告对全国29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得出各城市的“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排名前30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还包括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

具体而言,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和西安。其中,广州在高校数量方面也表现出较大优势。

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大模型影响

AI对白领岗位影响较大

报告指出,大语言模型技术对白领岗位影响较大,对蓝领岗位影响较小,其中对编辑/翻译工作影响最大,同时,对于AI大模型的变化,研发岗位的招聘则更快做出调整。

课题组沿用去年《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中测算“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的方式,输出一套职业大类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并观察其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出现前的2022年和出现后的2023年、2024年的变化。

横向比较来看,2022年,编辑/翻译、客服/运营、销售/商务拓展、金融/保险服务、市场/品牌/公关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位列前五,均高于0.73;软件/硬件研发、运维/测试、人事/行政/财务/法务、教育/培训/科研、视觉/交互/设计位列前十,指数均高于0.6;生产制造、物流/采购/供应链、生活服务的指数最低,均在0.4以下。

可见,大语言模型技术对白领岗位影响较大,对蓝领岗位影响较小。

从变化来看,2024年,编辑/翻译、人事/行政/财务/法务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分别为0.89、0.68,比2022年分别上升0.09、0.04;客服/运营、软件/硬件研发的指数分别为0.75、0.65,比2022年分别下降0.04、0.07。

后者指数下降,说明其职业内部易受大模型影响的工作内容在减少,一定程度反映出该职业招聘针对大模型技术的调整更迅速。

分析背后原因,研发、运营常见于互联网行业,而互联网是处在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变化的行业,因此对于大模型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也更快,在相关岗位的招聘上更快做出调整。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技术革新的新时代。

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的突破,一方面推动了相关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挑战。这要求劳动力市场参与者不断适应和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从地域角度来看,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城市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也更易受到大模型技术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趋势,这些城市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如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以确保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认识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准备好应对由此引发的各项变化,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适应,确保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抓住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李哲皓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