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挑战火了!不少情侣都在玩,有危害吗?

广东卫生在线 2024-12-24 21:54

最近的广东人到处被“电”

梳头、脱衣服、碰到别人

瞬间噼~哩~啪~啦~

社交平台上

 甚至掀起了一场“静电挑战”

   爱人间的静电是粉色的?

不少情侣正用它“检验”真爱

(对象内心os:静电最大“受害者”竟是自己)

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

难以理解

为什么静电有颜色?

 静电对身体有危害吗?

如何减少静电?

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静电有颜色?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击穿空气,形成电火花(类似于闪电的产生),此时电流通过空气会使其分子激发,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会以光的形式传播,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光。

静电发出的光是蓝色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激发光谱导致的电流通过空气时,电流激发空气中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使它们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当这些电子返回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子,这种能级差下的光子频率正好对应蓝(紫)光,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蓝光。

至于出现其他颜色,往往与静点电压高低和不同放电接触物、空气湿度温度有关。

静电对身体有危害吗?

先说一个冷知识——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伏

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手指就有发麻的感觉;

超过3000伏时就有火花出现,手指有针刺似的痛感;

超过7000伏时,人就有被电击感。

虽然静电的电压看起来高,但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其实际产生的电流量很小,因此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只要不是长期频繁接触大量静电)

但静电可在人体周围产生大量的阳离子,使皮肤水分减少,进而使皮屑增多,易诱发皮肤瘙痒

如何减少静电?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偏偏我容易被“电”?其实,并不存在容易被电的特殊体质,大概率是你所处的环境和皮肤太干燥了。

静电的产生和湿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

一天中最小相对湿度≤30%时,极易产生静电

最小相对湿度30%~50%时,容易产生静电;

最小相对湿度50%~65%时,可能产生静电;

最小相对湿度>65%时,产生静电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接近于零。

此外,皮肤干燥也容易产生静电:

皮肤越干燥,人体体表电阻越高,静电电荷容易累计增加,一旦接触到其他人或物而瞬间释放,就有种被电“打”到的感觉。

相反,越水嫩的皮肤,静电更容易通过身体被导入地下,不容易积累静电。

冬季由于空气湿度低,皮肤也干燥,再加上人们常与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等接触摩擦,就会导致身体积累静电。一旦遇到导电物质或有一定湿度的非导电材料,就会集中放电。

日常生活中

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可以有效减少静电带来的困扰

▼▼▼

 多喝水

多喝水提高人体水含量,必要时添置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预防静电危害。

 平衡电解质

香蕉补充维生素A和C,有效平衡体内电解质。

 先摸摸墙壁

触摸可能导电的材质物品前,可以先摸摸墙壁,将静电导出去。开门前或触摸可能导电的材质物品前,先用钥匙碰一下,也能释放静电。

 先摸车门再下车

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触碰车门,引起放电。

 5  选对衣物材质

聚酯纤维、羊毛等面料摩擦时很容易产生静电,棉、麻、丝等材质相对不易产生静电。

羽绒服、羊毛衫等冬装难以避开,建议在这中间加一层棉质衣物,此外平时清洗衣物使用柔顺剂适当浸泡,也可以起到预防静电的作用。


编辑 | 伍月汀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来源 | 中国青年报、健康有约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