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部,崛起百强镇。
9月19日,2025年全国千强镇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实现新突破,位列第98名,跨入全国百强镇。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镇,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联系城乡的核心枢纽,镇域经济的排名则是衡量一个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风向标。百强镇作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了地区经济实力,更映射出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挺进前百,意味着花东镇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乡融合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就,担负起了对于花都乃至广州的发展重托。
作为空港重镇,花东也将释放更强大的辐射引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提速打造一座现代化“新城”。
全国百强镇,已是花东的新标签,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值得进一步诠释。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镇”兴广州北
成为百强,意味着什么?
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对广东来说是一道重要课题。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之初,广东曾明确提到,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在镇,并提出要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支持有条件的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形成一批名镇名品,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镇域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以佛山、东莞等地为代表,珠三角的镇域经济闻名全国。在这两座万亿之城,镇域经济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对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镇更是联城带村的纽带,关联到一座城市的长板,也牵涉到短板,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当下,被寄予厚望。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此次榜单,花东镇不仅是花都区、也是广州北部地区唯一上榜的百强镇,实现了区域发展的新突破。
近年来,花都被赋予广州北部增长极主阵地的重任,并晋升国家级经开区、积极争取建设南方枢纽,在“极点示范”的新征程上,离不开镇域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广州北部增长极乃至南方枢纽的“诞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于一个全球“顶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过去几年,白云机场客流量一度跃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人流、物流、资金流息壤往来,发展的活力和动能随之涌现。
在距白云机场不到5公里的地方,便是花东镇政府所在地。新机场启用后,花东镇从广州后花园骤然成为城市会客厅,向空“起飞”,打开了广阔无垠的新前景,是花都区“一区一城一港一湾”空间规划中临空数智港(东翼)所在地,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要承载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南方枢纽的重要片区。
长期以来,花都以及广州北部镇域面积大,但强镇少,城乡协调发展缺少过硬的支点,难以发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由此来看,花东镇跨入全国百强,不仅是对自身的一次重要肯定,还关乎着区域发展的重大布局。
花都经济要持续提速,广州北部要转型升级,广阔的镇域发展活力就必须被充分激活,强镇才能构成强区、强市的筋骨。
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大崛起,更没有城市面貌的大变化。对于广州北部而言,要振兴,首先需要“镇”兴。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起飞”硬实力
从上榜赛迪镇域经济全国500强,到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榜单中位列109名,再到今年的98名,那么,花东镇是凭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跨入全国百强镇?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这里是立体交通的枢纽要地。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顶点,坐拥6条高速路、2条快速路、1个空港,105、106、107国道毗邻而过,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珠三环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广乐高速和广连高速等在镇内交会。从花东出发,半小时内可达广州市中心,一小时可达佛山、东莞、惠州,两小时可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体系高效畅达。
这里是冲上云霄的产业宝地。空港商业蓬勃发展,广东省首个全温区冷链仓储交易园玉湖冷链(广州)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吸引600家行业龙头企业入驻。空港制造发展壮大,依托飞机维修、新科宇航等龙头企业,航空产业做大做强;依托鸿利智汇、明纬电子等企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华润、伊康纳斯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导入。空港物流集聚成势,以花东为重要片区,广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现有现代物流园11个,规上现代物流业71家。
这里是宜居宜游的文化胜地。山、水、林、田、湖要素齐备,流溪河蜿蜒而过,自然生态得天独厚,拥有600余年港头村的古建筑群,广州北胜蔡李佛拳、花都水碓香粉制作技艺、利农蒸酒制作技艺、望顶山歌剧等非遗项目传承百年。目前,花东建有国家级4A景区1个、3A景区1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个。生态和文化的结合,正创造一种充满诗意的、面向未来的生活。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全力以赴冲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这是三年前花东镇立下的“军令状”,如今用实力达成这一目标。
数据同样佐证:花东连续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花都区第一,连续三年税收保持正增长,入选广东省首批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试点名单。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限上零售业销售额、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建设改造投资项目额,均同比大幅增长。
以枢纽为基,向产业蓄能,建品质城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攀登进阶,这恰恰是跨入全国百强镇的升力所在。
聚势“小城市”
今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跨入百强的花东镇又将如何干出新作为?
花东给出的答案是: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城市和城镇,仅一字之差,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城市”通常指在规模、功能和发展潜力上位于大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城市。它们往往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经济活力和一定的服务功能,具备吸引外来投资和人口流入的条件。
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并不是扶持弱镇小镇,更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对有生命力的大镇、强镇的一次补短板、强弱项和全面综合提升。
这一工作也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中心镇由城镇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变,全面激发产业活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此,花东镇将按照“空港重镇、枢纽要镇、产业强镇、文旅美镇”的路径,全力打造“航空都会小城市、南方枢纽数智港、湾区文旅目的地、北部增长中心镇”。
从明确功能定位,到编制实施规划,再到推动产业升级和注重民生建设,可以看到,花东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城市化发展,紧扣“产业发展提效、城乡融合提速”主线,提升中心镇集聚力,逐步向现代小城市率先转型。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窥一斑而知全貌。今年以来,花东镇千方百计拓展区域发展纵深,一方面高效统活留用落地,盘活山下村、九一村、秀塘村等闲置留用地156.42亩,引入山下空港国际冷链物流园、广州佳仕达物流项目等,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另一方面,提质升级低效用地,全市首宗国集混合改造的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象山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加速推进,土地征收基本完成。
“城镇化”三字的偏旁是“土、金、人”,中心镇在转型成现代化小城市的过程中,普遍的问题仍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
花东的做法其目的不言而喻——盘活低效资源,重新高效利用,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花东镇累计完成美华航空航材交易集散中心等1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5.19亿元,持续助力以城带乡的新型城市化。
全国百强镇,只是一个新起点。对于花东而言,在中心镇的基础上培育小城市、从“镇”到“市”,是个必须跨越的“坎”,向着现代化小城市的高标准培育试点镇继续“成长”。
更多阅读:
南方+记者 周甫琦
图片由花东镇政府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