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华发集团在跨境融资领域连传捷报——20日在香港成功发行上市的14.2亿元三年期境外人民币高级企业债,获近百家亚欧投资机构争抢,峰值认购达目标金额5倍;27日又落地15.56亿港元三年期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贷款(SLL),首创“多自贸区+港澳”跨境合作模式。
此前5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已将其国际主体评级展望调升为“正面”,两大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显示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华发集团经营韧性的高度认可,更以创新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创新提供了实践范本。

安居集团南湾华府 受访者 供图
资本热捧与模式创新齐发力
10月20日的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上市,成为华发集团国际信用的一块“试金石”。定价当日上午9时开簿后,来自亚洲、欧洲的近百家投资机构迅速下单,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基金大额认购,账簿呈现“大额缺货、供不应求”态势。作为珠海市龙头国企,此次发行的超额认购,不仅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区域型国企发展前景的信心,更凸显在当前跨境融资环境下,华发集团“聚焦主业、稳健经营、未来可期”的特质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仅一周后的10月27日,华发集团再推金融创新——境外首单SLL银团贷款落地。该银团由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牵头,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中外资机构参与,创新采用“深合区EF+深合区FT+上海FT+香港+澳门”多区域联合贷款模式,在全球联合贷款规则、定价及清算机制上实现融合突破。
汇丰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为大湾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对构建服务大湾区的金融生态链具有示范意义”。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银团引入全球权威认证机构DNV船级社作为第二方评估,将贷款利率与华发集团两大核心目标深度绑定:一是“温室气体减排”,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二是“安居保障房建设”,服务民生需求。若达成预设绩效目标,集团将通过市场化利率机制获得激励,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担当”的双赢。
据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设计并非偶然。近年来,华发集团已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与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排放核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在民生领域,旗下安居集团正构建“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养老住房+市场化住房”四大体系,通过“租购并举”“市场+保障”模式,助力普通家庭实现“安居梦”。此次SLL银团的落地,标志着华发集团与金融机构的“绿色合作生态”迈入新阶段。

安居集团助力青年人才在珠海实现“安居梦” 受访者 供图
国际评级上调,夯实跨境融资优势
华发集团的跨境融资优势,源于其持续提升的核心投资价值,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认可便是最佳证明。
今年5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华发集团国际主体评级展望从“稳定”调升至“正面”,明确指出:华发作为“珠海市政府核心企业”,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持续增强,长期发展动力充足。
8月11日,惠誉发布《中国区域性战略投资控股公司同业信用分析报告》,华发集团成功入选,成为全国七家入选的旗舰控股公司中仅有的两家地方国企之一。脱颖而出的背后,是华发集团在珠海市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中的先发优势——通过集聚优质国企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其“深化改革+聚焦主责主业”的成效获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也为后续跨境融资获得低成本资金奠定基础。
跨境金融创新成绩斐然
此次十月“双捷报”,是华发集团长期深耕跨境金融创新的成果。回溯其创新历程,每一步都紧扣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2023年,其发行首笔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债券,成为落实“横琴金融30条”的标志性项目,既助推澳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也以国企担当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24年,又发行首笔境外企业永续点心债,首创锚定境外人民币国债利率的定价机制,填补了中资企业境外人民币永续债发行的空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企业实践样本。
“我们始终将跨境融资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让金融创新真正服务于实体产业和民生需求。”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海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更创新、更绿色”的方式链接全球金融资源。一方面,持续探索跨境金融新产品、新模式,为大湾区金融开放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将融资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动力,助力珠海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撰文:张紫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