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迎史上最大架构调整!减重药巨头诺和诺德意欲何为?

作者 梅子仪 2025-11-13 19:43

减重药巨头的自我变革仍在“进行时”。自今年10月诺和诺德细胞疗法部门裁员消息传出后,诺和诺德中国区业务又传出新消息,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这是诺和诺德一年之内发生的又一个大动作。从换帅CEO、重组董事会,到全球裁员9000人,再到如今重组中国区业务,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这家凭借司美格鲁肽风靡全球的制药巨头,正在增长压力和全球竞争之下,实践着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

架构重组

全力巩固GLP-1业务领先优势

根据消息,诺和诺德中国此次业务重组涉及新兴事业部、肥胖症与糖尿病事业部以及商务及零售事业部三大核心业务单元。具体调整分三个方面:

其一,新兴事业部(EBD)正式更名为胰岛素事业部(IBD),将剥离原有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相关业务,聚焦创新胰岛素业务增长,加速引入创新胰岛素产品,以保持并扩大在中国胰岛素领域的领导地位。

其二,肥胖症与糖尿病事业部(DOD)将负责司美格鲁肽在肥胖症和糖尿病领域产品线业务,稳固糖尿病领域诺和泰的优势,建立诺和忻品牌,同时加速建立肥胖症领域诺和盈的品牌竞争优势,以打造在中国减重市场的领导地位。

其三,商务及零售事业部(DRD)继续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承接创新产品的基层医院销售以及带量采购产品的全渠道销售,并深化零售市场及线上平台的多渠道协同,推动业务增长。

今年以来,诺和诺德中国围绕架构调整动作频频,从年初多位高管人事变动,到年中核心业务部门合并,再到如今业务重组,诺和诺德的战略意图愈发清晰:让专业事业部更聚焦学术与品牌,渠道事业部聚焦终端渗透,打造“专业聚焦”和“渠道深耕”的双轮驱动。

有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中国区业务重组与诺和诺德近期一系列战略行动一脉相承。今年9月,诺和诺德宣布启动一项全公司范围的转型计划,将在新任CEO杜麦克的领导下简化组织架构、加快决策速度,具体举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9000名员工,其目的是为了将资源重新分配至其核心优势领域——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的增长机遇上。这一点也在此次中国区业务调整上得到了印证:GLP-1相关业务将从IBD剥离,由DOD全面负责,有利于聚拢核心资源,全力巩固诺和诺德在司美格鲁肽全场景业务上的领先地位。

增长焦虑

内外交困下的战略突围

这一系列调整的背后是,诺和诺德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当前GLP-1药物全球竞争白热化,公司相关药物销售增速不及预期,一年内公司股价下跌近60%、市值蒸发千亿美元。

中国是诺和诺德的重要市场,近期的业绩表现却显现颓势。11月5日,诺和诺德发布今年前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总营收达2299.2亿丹麦克朗(约3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中国市场收入148.74亿丹麦克朗(约23.1亿美元),同比增长8%,远低于全球的增长水平。

诺和诺德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 图片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诺和诺德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   图片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诺和诺德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议中明确提到,中国是“架构调整后资源倾斜的核心市场”,2026年将通过聚焦核心产品、优化渠道布局、强化品牌建设等举措,推动增速回升至12%以上。

从产品来看,尽管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凭借262.4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默沙东旗下的K药和礼来旗下的替尔泊肽成为“全球药王”,但它与追赶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在诺和诺德的三款司美格鲁肽产品中,仅减重版Wegovy(诺和盈)以572.42亿丹麦克朗(约88.7亿美元)收入实现54%的大幅增长;降糖版Ozempic(诺和泰)和口服片剂Rybelsus(诺和忻)的增速分别放缓至13%和5%。

相比之下,礼来的替尔泊肽强势崛起,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248亿美元,与司美格鲁肽相差无几,同比增长125%;其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达92.81亿美元,超过了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另外,在美国市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礼来的市场份额为57.9%,超过了诺和诺德的41.7%。

礼来之外,诺和诺德或将面临又一巨头的“空降”。日前,辉瑞在和诺和诺德的收购竞争中胜出,以100亿美元将减肥药初创公司Metsera收入囊中,快速进军减重药市场。

而在中国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11月4日,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获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批准拟纳入优先审评品种,标志其将在中国实现原研地产化。司美格鲁肽仿制药方面,截至10月,已有8款国产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申报上市,另有多款同类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国产原研GLP-1药物也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包括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等。

2026年,对于诺和诺德甚至整个GLP-1赛道而言,都将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核心序列专利即将到期,届时,中国区业务调整的全面落地或将进一步影响减重药物的市场格局。

南方+记者 梅子仪

编辑 邵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