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珠海自然资源领域审批管理“一网统管”

国地资讯 2025-11-11 11:25

当前,由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统筹、国地科技承建的珠海市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已建成运行。平台锚定 “一网统管”,聚焦“业务串联、数据贯通、服务共享”三大核心任务,累计办理业务 1.5 万余件、签发电子证照近 4000 个,整合 64.7 万余份历史数据,实现跨系统数据一站式查询。平台筑牢技术根基,保障安全稳定,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 “百千万工程” 及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以下为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官微报道全文。

为落实省、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求,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统筹推进的珠海市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已全面建成并高效运行。

平台锚定“一网统管”目标,聚焦“业务串联、数据贯通、服务共享”三大核心任务,推动三大关键转变落地:业务治理层面完成“数据驱动”到“知识驱动”的迭代,管理模式层面实现“线下分散”到“线上协同”的优化,系统架构层面推动“分层架构”向“微服务”升级,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 “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地政类核心业务链拓展覆盖自然资源全业务领域

实施业务治理

以项目编码串联用地报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许可、条件核实、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链条,实现项目规划调整—预审(选址)—报批—供应—用地—工规—验收等环节的“一码串联”,积极探索“一码管地”模式,推动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提质增效。

拓宽业务领域

梳理地政(21事项)、林政(9事项)、矿政(5事项)、测绘(3事项)、执法等核心业务的审批规则,集成用地报批、批后监管、土地供应、耕地保护等业务台账,实现自然资源全业务口径“一网办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办理业务15523件,签发电子证照共3986个。

聚焦流程再造

以业务协同为目标,创新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谋划、控规全流程等模块,实现任务下达、信息汇聚、数据汇总“动态更新”,构建市-区两级协同工作机制,以数据联动实现管理提效。

赋能乡村振兴

平台开发行政区、镇工作界面,梳理重构乡村建房审批流程,搭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模块,实现“镇级初审区级核发”无缝衔接,审批服务直达基层。自上线以来,已办理乡村规划许可业务1481项,签发电子证照1062个,推动从“线下跑”到“线上办”的转变。同时,建设耕地指标审批与流转模块,实现补充耕地指标“审批划转监管”闭环管理,有效提升耕地指标调配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助力耕地保护工作数字化转型。

串联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业务数据、档案数据

实现“图属档”关联挂接

补齐历史数据治理短板

迁移整合历史业务数据、公文数据64.7万余份,实现跨系统数据一站式查询。集中开展2016年以来地政类业务数据治理,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等“三证”业务数据治理8838宗,形成3万余条地政业务数据、3.3万余条业务关系链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极大提升历史业务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推动数据资产活化利用。

构建自然资源知识图谱

面向开发利用与用途管制等关键业务场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以业务治理和数据治理为支撑,建立串联“预审(选址)—报批—供应—用地—工规—验收”等六个环节的“链治理”业务数据实体,形成业务知识图谱,实现任意业务环节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串联共享,提升数据服务效能。

以共享服务为核心,以能力复用为目标

推动业务中台建设

系统采用Docker容器化部署

将应用服务精准拆解为一组独立、松耦合的微服务,通过容器编排技术,支持服务持续集成与快速迭代,实现了服务的独立管理、弹性伸缩和故障隔离,为业务提供敏捷、高效且可持续演进的基础支撑环境。构建“可组装”的标准化服务,将用户认证、流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服务等核心功能抽象为标准化的服务组件,不仅实现了业务的精准划分,更通过服务复用大幅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开发成本。

完善系统整合汇聚能力

对外无缝对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粤政易”、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省用途管制监管系统、珠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等省市重要系统;对内贯通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业务档案共享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等关键业务系统,实现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同。平台上线以来,向省“一网共享”平台推送数据2452条,向省用途管制系统推送数据1870条,向珠海工建审批平台推送数据4714条,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送数据3225条,向不动产登记平台推送数据2996条。

平台建设不仅着眼应用,更筑牢技术根基,完成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数据库及GIS服务升级,保障系统安全稳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珠海自然资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