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提速、上市加速!深圳立法为合成生物产业“抢时间”

作者 崔璨 2025-08-29 19:15

2025年8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是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旨在以法治方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引领未来的颠覆性“造物”技术,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新焦点。深圳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近年来通过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创新中心和创新载体,已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数据显示,近三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中约有40%落户深圳,其中光明科学城作为核心集聚区,已汇聚超过130家相关企业,整体估值近400亿元。然而,产业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审评审批周期长、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市场应用推广难等共性挑战。

此次出台的《若干规定》采用“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形式,直击产业痛点,共三十二条,主要内容涵盖:

明确发展方向与责任: 规定市政府应将合成生物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消费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农业等。

强化创新与转化: 深化“源头创新促进技术转化”的深圳实践,推动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深度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鼓励发展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购买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加强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加速产品入市与应用推广(核心亮点): 探索建立央地协同的审评新模式,支持与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参与“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的相关检测分析工作,旨在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同时,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政府首购目录,通过政府采购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并加强临床研究转化和公众科普。

强化要素保障:保障产业空间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并提供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

新规的出台受到了业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期待。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黎阳博士表示:“我们之前对合成生物技术替代动植物提取产品的合规性和市场认可度存在顾虑。法规明确支持这种替代,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增强了我们进行市场推广的信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会长傅雄飞研究员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加强深圳在合成生物原始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深度,并针对性解决产品审批等市场准入难题,配套细则出台后有望系统性地化解产业发展障碍。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先恩教授指出,深圳已集聚了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制造国家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此次立法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深圳在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据悉,该立法的动议源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光明科学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旨在回应产业发展急迫需求,并将其作为2025年重点改革事项推进完成。此法规的施行,标志着深圳在完善合成生物产业生态、抢占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制高点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南方+记者 崔璨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