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佛冈汤塘镇竹山村的闲置校舍焕发新生机。作为汤塘镇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由“百校联百县”机制推动,经闲置竹山小学活化改造而成的竹山粉葛科技小院,已完成主体建设与核心功能区打造,进入收尾阶段。
经闲置竹山小学活化改造而成的竹山粉葛科技小院,已完成主体建设与核心功能区打造,进入收尾阶段。汤塘镇供图
经闲置竹山小学活化改造而成的竹山粉葛科技小院,已完成主体建设与核心功能区打造,进入收尾阶段。汤塘镇供图
盘活闲置资源,构筑产业升级“新引擎”
竹山粉葛科技小院总建筑面积约4200㎡、场地面积约5000㎡,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聚焦实验、培训、办公等核心功能,投入179万元完成室内基础改造,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二期紧扣竹山粉葛特色产业,规划打造入园门户、科研办公、展销交流、产业观览、教研培训、户外扩展六大功能板块。目前1号楼、2号楼装修及科技走廊、种植大棚、粉葛舞台等关键设施均已建成,仅剩少量细节工程待收尾。
这座由“政府+高校+合作社+企业”多方联动打造的产学研综合体,功能布局清晰且务实。科研办公区规划整合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实验等功能;展销交流区配备570平方米广场、标准舞台及二层观景平台,未来可承载粉葛节等大型展销活动;科技走廊则串联起各功能区,沿途展示粉葛种植历史与科技成果,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带。它既为竹山粉葛产业注入强劲科技赋能,更搭建起“产教研旅”融合新平台,成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助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
锚定“百千万工程”,搭建乡村振兴“多功能平台”
竹山粉葛作为佛冈县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300年种植历史,以皮薄清甜、入口无渣的品质闻名,却长期受制于葛头腐烂病高发、产业链条短等产业痛点。作为“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首批省级优秀示范案例,竹山科技小院构建“党支部+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从三大维度精准破局、赋能发展。
科技赋能。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历经3年攻关,研发出葛藤埋藏消毒技术,将葛头腐烂病发病率从27.9%降至1.36%,还培育出3个抗病高产新品种,推动示范基地亩产提升。同时,建立15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集成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鲜葛总黄酮含量提升20%,切片真空保鲜达15天。在此基础上,当地建起粉葛资源圃与试验田,持续攻克品种改良等难题,预计可带动周边亩产提升15%以上,让科技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品牌赋能。科技小院即将完善的展销交流区、粉葛科技塔等设施,为产业展示筑牢根基。当地企业培育的“转运星”品牌,已推出粉葛面、葛粉等系列产品,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展开技术合作后,产品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其中粉葛面首年销售额便突破百万元。依托电商直播、跨境贸易等渠道,产品成功走进港澳及“一带一路”市场,2023年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120%。待科技小院竣工后,将进一步整合科研与展示资源深耕品牌建设,助力“竹山粉葛”区域品牌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文旅赋能。户外扩展区配套的草坪集市、树屋营地、林下乐园等文旅设施,结合粉葛主题研学课程,形成四季体验链,打造“农业+文旅”深度体验模式。预计年接待游客预计达3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超200万元。同时挖掘粉葛药膳文化,推出特色菜品,联合打造“粉葛美食地图”,推动竹山粉葛从农产品向文化符号转变。
粉葛节有了“主场馆”,乡村活动添“新舞台”
“以前办粉葛节只能在田埂边搭临时棚子,现在有了专业舞台、观众席和展示区,明年肯定能办得更热闹!”竹山村党总支书记望着崭新的展销广场,难掩期待之情。据规划,科技小院的展销交流区可切换“日常模式”与“活动模式”:日常作为茶座、书吧供村民休闲;活动时则变身户外会场,配合科技走廊的文化展陈与水庭院的景观打卡点,为粉葛节、农耕体验等活动提供全场景支撑。
项目负责人表示,竹山粉葛科技小院的建成不仅盘活了闲置教育资源,更构建起“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产业落地—文旅融合”的闭环。下一步,将加快剩余工程推进,计划于今年底前正式运营,力争通过3年时间,推动竹山粉葛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成为“百千万工程”中农业产业升级的示范样板。
从闲置校舍到科技综合体,竹山粉葛科技小院即将完成蝶变,这正是汤塘以“微改造”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生动探索,也为“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写下了充满希望的篇章。
撰文:贺欢 通讯员 古慧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