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主题圆桌对话活动在梅州举行,全省约400名优秀兴乡青年齐聚一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一同热议乡村振兴领域相关话题。
兴乡关键在行动
青年返乡创业的态势发生了哪些变化?青年在乡村有何可为之处?如何助力青年扎根乡村?……现场,面对圆桌对话活动主持人、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共富乡村项目负责人陈晶晶抛出的一个个话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十分感慨,尤其对会场外的兴乡青年市集——涵盖农特产品展销、非遗手作体验、乡村文旅推介等,感到印象深刻。“广东最美的风景不是山水,而是乡村创业中的青年。”他说。
“从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看,一些县域的常住人口在‘逆势’增长,说明不少乡村人在回流,特别是年轻人在回流。”吴重庆关注到,乡村创业机遇增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动力和原因,比如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扁平化态势,高速、高铁和物流快递系统遍布全国等,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圆桌对话现场。
圆桌对话现场。
青年返乡,能做些什么?
小番茄种出“科技范”的兴乡青年、用“娘酒奶茶”带活非遗的“85后”传承人、以精致露营地打造乡村“夜经济”的返乡青年……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党委书记古勇科用来自基层的一线案例证明,乡村不缺乏资源,而是缺乏发现激活资源的想法和活力,“青年返乡不是‘没事可干’,而是‘大有可为’”。
返乡兴乡,关键在于着手去做。“干农产品销售很苦、干农产品电商也不容易,但只要我们愿意做、坚持做,肯定有干成的机会。”网名为“农道大叔”的广东兴乡青年、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岸发在分享自己干事创业的体会时说。
为兴乡青年做好托举
兴乡创业过程中,或许有成功喜悦,也难免遭遇挫折。青年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种不确定性?
结合自身在基层调研的所见所闻,吴重庆认为,农业是“没法从早干到晚”的产业,需要关注农业设施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应季水果卖完了,加工设备、平台直播怎么才能不空转?这些都需要青年的创造力去解决。”他说。
“外界的保障也很重要。”古勇科建议,相关单位、部门应积极为青年兴乡提供创业服务支持,比如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搭建创业组织等平台、跟进追踪青年创业情况、及时了解青年创业期间的困惑和难题等。
兴乡青年市集。
兴乡青年市集。
2023年底,团省委联合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已累计培育超10万名兴乡青年火种、2000多名兴乡青年创客以及100名兴乡青年典型。
其中,设立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基金规模1000万元,举办主题兴乡沙龙活动14期,开展10期兴乡青年市集活动,全省遴选200多款兴乡青年优品等,多措并举全力为兴乡青年做好托举。
对话现场,吴岸发还鼓励兴乡青年们做好“需求内循环”。他解释道,一起参与培训交流的兴乡青年各有需求,在这个群体里可以找到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多探讨交流,做到“融情、融智、融资”。
此次圆桌对话是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暨兴乡青年交流营活动的重要一环。其间,兴乡青年主题沙龙、“百千万工程”示范带参访实训、创业大赛复赛路演和评审等活动同步举行。
其中,创业大赛以“青创助力百千万·兴乡赋能县镇村”为主题,从1749个初赛项目中遴选152个项目晋级复赛,最终将选拔出15至20个优秀项目予以资助。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后,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推动兴乡青年交流共创,支持成立一批兴乡青年合作机构,挖掘打造兴乡青年优品,同时联合中山大学共建广东青年乡村振兴实践教育研究基地,强化“兴乡青年”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的兴乡青年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村集体、农民、兴乡青年经济收入和发展前景。
相关阅读>>>
南方+记者 姚昱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