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社保经办数字化改革向智能化迈进,人社部于7月7日至7月11日在东莞市举办社保经办系统业务骨干培训班。全国各省级社保经办机构以及部分社保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有关负责同志,到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以及部分“社银合作”网点进行了现场观摩。
观摩期间,东莞市通过社保服务专题汇报片、窗口服务流程经办、业务系统实操演示、PPT视频汇报展示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成果与显著成效。尤其是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搭建了“智能推送、智能审核、智能监管、智能决策、智能客服”社保服务新矩阵的新思路、新举措,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为顺应时代趋势,响应群众所愿,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社保经办深度融合,全流程、多维度重塑服务供给方式,努力破解社保体量大、群众需求多元、经办力量不足的难题,让广大参保人切实享受到社保服务的“智慧红利”。
智能推送:信息主动“找上门”
据介绍,针对群众对社保权益信息“知之不多、晓之不深”的难点,东莞依托“东莞社保”微信公众号近600万的用户生态优势,大力推进智能推送服务。参保人只需完成实名认证,就能获取个性化的“套餐式”服务指引,无论是业务办理指引、审核结果通知,还是待遇发放告知,都能精准送达。截至目前,智能推送服务覆盖场景数达138个,累计服务群众超523万人次、推送信息超1816万条,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巨大转变。
智能审核:业务办理“加速度”
面对社保业务量大、人工操作易出错等难题,东莞积极运用OCR、RPA等数字技术,开发上线智能审核服务。通过将纸质单据进行自动结构化处理、将业务规则转化为RPA机器人程序指令,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初审,经办效率较人工提升5-15倍。以失业金申领业务为例,群众提交申请后,智能审核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业务申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
据悉,目前应用智能审核的场景已达61个,累计办理及核查业务量达121万笔,效率平均提升近7倍,累计节约时间超3.3万小时。
智能监管:守护基金“安全网”
社保基金是群众的 “养老钱”“保命钱”,其安全至关重要。
东莞以智能化、自动化、链条化为方向,将政策、规范、经验转化为智能风控规则,创建社保智能风控机器人。据了解,社保智能监管不仅能高效精准完成省风控平台15%核查任务,还支持拓展导入核查功能,实现100%全量核查。同时,构建起待遇支付风险“监管-纠错-送达-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干预。
目前,上线的智能监管场景已有60个,风控规则375条,完成核查业务超过70万,自动识别风险点15424个,预警待遇支付风险2841笔,追回违规资金285.5万元。
智能决策:数据驱动“新引擎”
为破除数据孤岛、提升决策效率,东莞运用DeepSeek +通义千问大模型技术协同,整合多部门、多系统、多业务数据。经办人员通过自然语言驱动系统自动提取目标信息,实现一键分析统计。目前,智能决策平台已导入7大知识库,涵盖政策文件、经办规程等超过2200份,日常数据统计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效率提升近60倍,简易分析从“天”级响应提升至“秒”级响应,为社保政策制定和业务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智能客服:贴心服务“不打烊”
随着群众对社保咨询质效需求日益提高,东莞融合“大模型+ DeepSeek”双引擎迭代升级智能客服,大幅提升咨询服务体验。通过升级优化意图理解、逻辑推理、知识岛链系统,社保智能客服能够精准识别群众模糊化、口语化表达,并针对性提供图文解读、视频讲解等多元解答内容。同时,基于群众实名认证数据,实现109个热点场景下的前置咨询服务和61个高频业务的问办一体服务,真正实现“常规咨询-精准服务-一键经办”全链路闭环服务体系。上线至今,智能客服累计服务群众376万人次,解答问题918万个,问题解答率约90%。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社保经办服务注入智能“活水”。据介绍,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深化智能经办建设,优化服务细节,拓展服务领域,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以“技术温度”兑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庄严承诺。
南方+记者 龚名扬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