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番木瓜从“种子到餐桌”全链条突破!岭师生科院用了十年

作者 林日清 2025-07-03 18:21

“番木瓜在广东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然而长期以来受病害肆虐、品种单一、栽培粗放、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岭师生科院”)敏锐把握这一发展需求,在国家及省级项目的支持下,联合科研机构、企业与农业部门,十载坚守,产学研协同攻关,形成一套覆盖番木瓜“从种子到餐桌”全链条的系统集成技术模式。该成果在湛江、茂名、佛山等核心产区推广,成为驱动广东番木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团队师生监测番木瓜长势。

团队师生监测番木瓜长势。

近年来,针对番木瓜产业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高发频发,传统栽培方式粗放低效,采后保鲜和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岭师生科院经过持续攻关,成功构建并推广了“新品种研发—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智能病虫害防控绿色保鲜处理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田间地头推广应用”六位一体的技术体系。

在优化品种方面,该院协助省内科研机构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适应性强、丰产稳产,且果肉品质显著提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5%以上,节位坐果率增加16%,产量较传统品种平均增长30%。

在栽培管理方面,学院创新推出“良法配套”方案。通过集成智能精准施肥、有机基肥施用和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使番木瓜果园实现周年丰产:病毒病及采后炭疽病发生率下降60%以上,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针对番木瓜不耐储运的难题,学院研发了“锁鲜有术”方案。该方案融合五大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了番木瓜的货架期至原来的510倍,并将流通过程损耗率降至原来的70%以下。

团队研发的保鲜产品。

团队研发的保鲜产品。

在产业延伸方面,学院聚焦加工增值发展新模式。结合湛江地域特色与市场需求,开发出多元化、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番木瓜果干系列产品,并成功打造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火山冰糖木瓜”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推广模式,构建了由高校(岭师)、科研院所、产区推广部门、企业、协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推广网络。在湛江、茂名等番木瓜主产区建立了8个科技示范基地,让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十年磨砺终成正果。该技术体系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600册,并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实践证明,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有效破解了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还显著提升了果实品质与产量。

岭师生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全链条技术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番木瓜产业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他们将联合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构建覆盖全省的技术服务网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田间地头,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南方+记者 林日清

通讯员 李晓菲

编辑 龚钰坤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