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闪耀展风采!广州“南粤家政”羊城行动技能竞赛闭幕

作者 洪钰敏;曹睿 2025-06-28 16:42

6月28日,历时两个多月的广州市第六届“南粤家政”羊城行动技能竞赛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落下帷幕。

本次竞赛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总工会、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以“铸羊城匠心 展家政风采”为主题,来自全市的超600名家政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参与赛事。通过精心组织与激烈角逐,大赛全面展现了广州家政行业人才的精湛技艺和蓬勃生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赛事创新引领,激发人才活力

本届竞赛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实现了规模与内涵的双重提升。顺应行业精细化发展趋势,竞赛首次增设“保育师”项目,通过“理论+实操+应急处理”的立体化考核模式,为这一新兴领域树立技能标杆,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竞赛项目覆盖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育婴员)、保育师、健康照护师(医疗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家务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五大核心领域,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引人注目的是,本届赛事创新推出了“分项目对口推荐机制”。改变以往单一推荐模式,赛事改由区人社、民政、妇联、卫健等部门依据项目特性点对点协同推荐选手,实现了行政资源的深度整合。这一机制优化显著提升了选拔的科学性与岗位匹配度,增强了竞赛的专业性和公信力,有效激发了基层参与热情。

三代同台竞技,匠心风采熠熠

竞赛现场成为技能与匠心绽放的舞台。赛事延续并深化了新秀组(院校学生)、师资组(教师/培训师)、工匠组(一线服务人员)三大组别设置,构建了覆盖人才培养全链条的竞技体系。工匠组选手均需通过各区组织的初赛严格选拔,体现了竞赛的广泛基础。

竞赛核心聚焦技能实操,采用“场景化考核”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真实服务场景深度融合。无论是在家政服务员项目决赛中选手们精心制作海鲜蘸料、熨烫衣物、策划温馨活动的专注身影,还是其他项目中展现的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都生动诠释了“匠心”内涵。

选手结构变化喜人。20岁以下新生代力量占比达15.9%,显示行业吸引力增强;20至29岁年龄段占比31.2%;同时,4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骨干选手占比25.5%,凸显了中坚力量的厚度。三代家政人在同一赛场切磋交流、互相学习,构成了行业人才梯队完善、代际传承有序的生动图景。

荣誉满载激励,赋能行业未来

闭幕式上,各项荣誉的颁发将活动推向高潮。根据严谨的赛制规则和选手们的卓越表现,竞赛最终决出个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5名及优胜奖若干,所有获奖选手均获颁荣誉证书。

为鼓励年轻力量,大赛特设“最佳新星奖”奖杯,授予获奖选手中最年轻的三位佼佼者。同时,大赛为默默耕耘的幕后功臣——指导教练们颁发了“金牌教练”“银牌教练”“铜牌教练”证书。选手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区代表队荣膺“优秀团体奖”,积极组织参赛的单位则收获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执行单位”的牌匾肯定。

工匠组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将直接进入广东省第四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广州集训队,肩负起代表广州征战省赛的使命。

各竞赛项目的冠军得主将获得市总工会优先纳入“羊城工匠”培育对象的宝贵机会。此外,新秀组和工匠组中获得优胜奖及更高名次的选手,将按规定获得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证书,为其职业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铸就匠心典范,开启奋进新篇

广州市第六届“南粤家政”羊城行动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技能盛会,更是一次行业风采的集中展示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探索。大赛精准呼应了家政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升级的时代要求,竞赛项目的设置积极引导行业向适老化改造、智慧家居管理等高端服务领域拓展。

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大赛有效激发了全行业从业人员提升技能、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了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未来,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南粤家政”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尊崇技能、敬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支撑。

采写:南方+记者 洪钰敏

摄影:实习生 曹睿

通讯员 易晓霞

编辑 李嘉益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