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实现签约逾九成!南沙党建引领巧解征拆难

作者 李心迪;程宇牧;郑国豪;沈重光 2025-07-01 06:32

在南沙区大涌村的一栋老屋里,村民郭叔郑重地在《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确认表》上签下了名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他激动地对旧改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说道:“聊了好多次,终于下定决心签了!”这一刻,正是大涌村旧改工作不断推进的真实写照。

近日,大涌村(上下街)城中村改造项目百日攻坚一组实现其片区村民签约率达到90%以上,有望为城中村改造再度提速。而在一个月前,这个数据只有一成左右。推进速度何以如此之快?一组工作人员说,他们总结的经验是四个字:党建引领。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之年,也成为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历史性机遇。为全面加速南沙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区委组织部向大涌村等7个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派驻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工作组。目前,大涌村等重点改造项目已全面动工,为高质量推进《南沙方案》落地实施提供支撑,也为探索南沙特色城中村改造路径贡献经验。

大涌村内四处可见的城中村改造标语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大涌村内四处可见的城中村改造标语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以党建破僵局

最高可置换380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有机会获得现金补偿……当坊间热议旧村换新城时,城中村改造一开始并没有外界想象般好做。

在今年年初召开南沙区全面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现场会后,南沙街道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城中村改造项目征拆攻坚推进大会,并制定《南沙街道城中村改造项目征拆攻坚工作方案》,统筹调配区大涌工作组力量向大涌百日攻坚一组集中,主攻第一片区,涉及村民115户。

南沙街道大涌村(上下街)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拆现场。沈重光 拍摄

南沙街道大涌村(上下街)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拆现场。沈重光 拍摄

“最开始的时候,愿意签约的村民只有一成左右。”区大涌工作组副组长丛祥龙告诉记者,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村民们都顾虑很多,担心“被开发商骗”,也对产权和安置抱有疑虑。为了破除僵局,区大涌工作组临时党支部联合各相关单位党支部及大涌村党委等,创新打造“涌憬美好”党建品牌,通过党建牵线搭桥,来打开工作局面。

“通过党建活动组织村民出去参观,看看那些成功改造案例如今的新面貌。”丛祥龙说,区大涌工作组已累计举办党建活动6期,去过永庆坊等知名旧改街区,让大家对旧改之后的生活多了期待。目前,活动已吸引群众参与150余人次。

大涌村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大涌村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同时,发动党员力量做示范。“党员带头签约,有效破解了群众观望心理。”据介绍,大涌村党员陈梓豪在任务启动之初就带头签约房屋8栋,更有村委干部、退休老党员主动配合区大涌工作组的征拆工作,推动签约48户。“街坊邻里配合我们讲解,大家对方案越来越了解,质疑也就渐渐少了。”

用真心换民心

下午5点,区大涌工作组如约来到村民郭奶奶家拜访。“奶奶,最近身体还好吗?肩膀痛好点了没……”工作组熟练地用略带南沙口音的粤语和郭奶奶拉起了家常,并在寒暄聊天中向老人家讲起了征拆方案。

区大涌工作组组长李景泰正和村民“拉家常”谈征拆。李心迪 拍摄

区大涌工作组组长李景泰正和村民“拉家常”谈征拆。李心迪 拍摄

“想要村民相信你,首先就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区大涌工作组组长李景泰说,工作组成立了4支党员先锋队,由党员骨干担任先锋队队长,深入到村民们的生活中,替他们排忧解难,以“真心”换“民心”。百日攻坚以来,区大涌工作组始终坚持“5+2”“白加黑”工作模式,累计入户走访1063次。

一方面,工作组通过“入户宣讲+集中答疑”模式深入每家每户200余次,用方言土话解读专业政策,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并举办政策答疑会。另一方面,工作组还会充当“调解员”,聚焦改造过程中的家庭矛盾、补偿争议等问题,以“拉家常”的方式介入,柔性化解涉及家庭纠纷、遗产继承问题的村民12户,发挥“减压阀”作用。

“工作组真的很细心,把我们没有想到的东西都替我们考虑好了。”村民小樊说,这种站在村民角度思考问题的工作方式,也让村民们越来越信任工作组,愿意配合征拆工作。他表示,在工作组全流程的支持下,他已经选定了科苑壹号小区的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并即将拿证入住,“尽快搬进漂亮新家园”。

大涌村内四处可见的城中村改造标语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大涌村内四处可见的城中村改造标语  南方+ 程宇牧 拍摄

 延伸阅读 

签约到出证仅16天!南沙城中村改造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发放

一本不动产权证,牵动千家万户心。6月27日,南沙区税务局、南沙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科苑壹号设立“现场办公点”,助力选择科苑壹号项目房源作为安置房的首批动迁村民在家门口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从签合同到收楼不到一个月,今天又拿到了房产证,特别开心!”领到不动产权证书的村民陈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表示,科苑壹号项目居住环境好,又离原来的村子近,现在自己已开始装修回迁房。

据了解,南沙区税务局联合区土地开发中心,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使用存量商品住房进行安置的特殊业务流程,成功打通全流程涉税堵点。同时,广州南沙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城中村改造主体,联合区税务局、街道办、科苑壹号开发商等相关主体,通过整合递交相关资料等方式,减少办证过程中的繁琐手续。

“这速度太快了!”村民邓女士表示,自己6月8日交钥匙,半个月左右就拿到房产证。

据介绍,从前期动员、选房、签约、缴税到最终核发不动产权证书,整个流程一般需要4个月以上,这次大幅简化流程后,从签约选房到出证仅16天。

随着科苑壹号存量商品住房做安置房的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完成,南沙城中村改造存量商品房转安置房新政再度跑出了加速度。

采写:南方+记者 李心迪 郑国豪

拍摄:程宇牧 沈重光 李心迪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