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机高速运转时产生的噪音,一直被戏称为“清晨粉碎机”。但这个难关,已经由顺德陈村企业攻破。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内,佛山鸿威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鸿威技术”)的测试室内,一组高速无刷电机正在快速运转,但旁边的噪声检测仪数值稳定在58分贝左右,甚至最低能达40分贝,仅相当于普通办公室的环境音。
分别从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王孝洪和王孝伟两位博士兄弟,一头扎进电机电控领域,将运用在机器人等高端领域的无刷电机引入家电领域,使家电运转效率更高、寿命更长、更静音。而在家电领域外,鸿威技术又进一步将无刷电机运用至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上,预计产品在半年内即将量产。
博士兄弟在研究技术。
博士兄弟在研究技术。
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中试平台,再走向大市场。在陈村,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顺德创新园等多个创新平台,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如鸿威技术一般,如雨后春笋,在这片沃土上,实现快速的孵化和成长。
从源头重构技术逻辑,让高端技术大众化
无刷电机,集运转效率高、降噪、寿命长等多个优点于一体,为何之前一直未引入家电行业?
“本质在于成本,另一个是匹配度。”鸿威技术创始人王孝伟说。在“锱铢必较”的家电行业,好的技术只有更高的性价比,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前,传统家电电机普遍采用有刷结构,碳刷与转子的摩擦不仅产生电火花和噪音,更导致寿命大幅缩短。而无刷电机虽好,却因成本太高,即使高端家电也“望而却步”。
鸿威技术的破局,是从研发源头重构成本逻辑。简单来说,将传统高压驱动器的集成式IPM功率模块改为分离式IGBT设计,单台驱动器成本降低6~7元;在电机磁钢设计中,通过优化磁路结构减少稀土用量,同时保持性能不减;甚至在高速电机平衡块材料上,创新采用“塑料带金属”替代传统金属材料,进一步压缩成本。
几组关键的数据,鸿威技术利用电机算法和电机本体双核驱动,无感控制速度误差小于1.5%,角度误差小于0.8%,突破了无刷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技术瓶颈,在响应速度、精度等关键指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可降低10%成本。
鸿威技术的实验室。
鸿威技术的实验室。
这为家电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大众化”的可能性,目前鸿威技术研发的无刷直流电机已应用于吸尘器、洗地机、高速吹风机等产品,正成为家电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助力。
这系列创新突破的背后,依靠的正是鸿威技术在电机领域的深耕。
翻看王孝洪和王孝伟两兄弟的履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分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基金、省市重大专项等20多项,曾负责总装备部一体化伺服电机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项课题……作为华南理工大学顺德创新园在陈村孵化的企业,鸿威技术天然具备“产学研”融合的基因。
除了创始人两兄弟外,其研发团队中本科率超80%,研究生占比30%,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这种“高校科研+产业落地”的模式,让企业既能把握技术前沿,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我们与新宝合作开发破壁机解决方案时,竞争对手需要三个月送样,而我们一周内就完成了匹配调试。”王孝伟回忆,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源于研发团队对电机与电控的全链条掌控——从芯片定制、算法开发到硬件设计,均实现自主化,避免了“外购部件+集成”模式的效率瓶颈。目前,鸿威技术拥有知识产权40多件,技术成果更获得了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创新产业陈村萌芽,从“小草”长成“乔木”
一个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孝伟回忆,想法虽然一早就有,但真正找到契机实现产业化,也是到了2021年,当客户提出了大笔的订单需求。也就在决定创业的同时,鸿威技术选择落地陈村。
“最直接的原因,陈村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毗邻广州南站,有多条地铁直达广州。”王孝伟说,长居广州的他,每次来陈村都极为方便。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顺德属于中国家电之都,鸿威技术的客户,海信、新宝、小熊等家电企业均为顺德本地企业,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同样分布在陈村。
“陈村乃至顺德在家电整机配套、本地客户对接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降低了企业初期的市场拓展成本。”王孝伟说到,同时陈村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代办、审批协调等“一对一”服务,首创融合监管智慧平台,整合多项业务流程,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鸿威技术的车间。
鸿威技术的车间。
一流的营商环境,正推动着科创企业从“小草”长成“乔木”。成立三年多,加上华南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持,鸿威技术保持每年超100%的增长率,预计2026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
鸿威技术的成长轨迹,也折射出陈村对创新企业的培育路径,通过“产业基础+政策引导”双轮驱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发展沃土,通过更贴心的服务促进产业落地,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合,为科技企业打开市场找到客户,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无刷电机在家电领域站稳脚跟后,鸿威技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新赛道。在鸿威技术的研发实验室里,一款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关节电机正在进行测试。
“在家电领域,电机是核心部件,在机器人领域,电机则相当于机器人的‘肌肉’,和驱动器一起构成‘小脑’,负责精准传递运动指令。”王孝伟在介绍时,打了个比方。他透露,这款关节电机有望在明年量产,而与客户合作的无人机专用电机、行李箱电机,也将在今年内量产。
在电机领域扎根了十几年,王孝伟自称电机是他的最爱。在陈村实现电机从0到1的大迈步,从家电领域延伸至高附加值产品,鸿威技术在陈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陈村通过区位优势与政策创新搭建的“产学研”舞台,正让更多像鸿威这样的企业,在传统产业的红海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创新航道。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陈村宣办 陈村镇经发办 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