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援”陆河,四剂“药方”开启校地协作新局面

作者 彭骏 2025-07-02 16:10

“双百行动”启动以来,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紧扣“陆河所需、高校所能”原则,依托学科人才优势,探索出产业升级、城乡建设、职业教育帮扶、基础教育帮扶的“四剂药方”,构建起“高校引领、科技赋能、教育强基”的多维度地校协作模式。

产业升级的实效背后,是两校构建的技术赋能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体系。两校在陆河搭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编制技术成果集与产教融合手册,像“全科医生”一样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同时建设科技咨询、转化、人才培育及特派员服务4大平台。

深技大6项专利落地转化,2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示范,尤其是在茶产业中制定4项标准,预计让企业降本40%、产能提升50%;深信大则与陆河职校、服装协会织密“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岗位匹配”网络,助力服装电商产业园年销售额破亿,输送近百名中职生进入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高校驻县干部深度参与产业治理,牵头制定政策、引进400余家富民企业,推动青梅产业协会统筹2.5万吨产销,实现从“技术输血”到“智力协同”的质变。

当产业动能逐步释放,两校又将创新触角延伸至城乡风貌重塑。凭借环境设计与工业设计底蕴,教授团队为陆河量身打造“客运新城・活力陆河”城市IP与《幸福的印记》宣传曲,让“七・一”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成为出圈爆点。北中村红色教育基地、瀑布咖啡等新地标,不仅拉动50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更预计年带动文旅消费超2000万元。师生团队完成的县城规划与1800平方米乡村墙绘,直接推动陆河2025年一季度社消零跃居汕尾市首位,让山城兼具颜值与活力。

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两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正破解山区县人才培养困境。 深信大与陆河职校开展“三二分段”培养,指导师生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实现汕尾国赛零的突破;更创新推动职校与技工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改革,建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能站,输送500名学生进入龙头企业。

而在基础教育这条更需耐心耕耘的赛道上,两校以“滴灌式”帮扶筑牢教育根基。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建立“师资培养+教学创新”双轨机制,3000余人次教师培训、70名校长专项提升,陆河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大赛中斩获9个一等奖;20余场科普讲座、220名大学生70天支教,为山区孩子打开视野;1140万元公益捐赠与“教育质量监测”小程序的开发,则从硬件到软件同步升级。

如今,教育集团高考特控线与本科线人数再创新高,印证着“高校引领+资源下沉”正催生山区教育的质变。

南方+记者 彭骏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