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麻汕古墟》完成编印

作者 巫雅柠 2025-07-02 15:31

近日,由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委、镇政府编著,阳江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刘再扬采写的《七百年麻汕古墟》完成编印。

广东省情信息库介绍,麻汕墟在阳江县城西北13.3公里。元天历二年(1329)建墟、属麻油堡、故名。《广东通志》载,阳江县麻汕墟建于元末。《阳江县志》2000年版载,麻汕墟始建于明初。由此可知,麻汕墟有近七百年的历史,是阳江地区名副其实的古墟。清末以后,麻汕墟凭着便捷的漠阳江黄金水道出现了空前繁华。这个漠阳江边有名的商埠码头,因两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兴盛时“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成为重要的商埠,是当时两阳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墟上店铺林立,豪贾巨商云集;也是“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岭南名墟。清末、民国、新中国时期,该墟是阳江县第八区政府、阳江县第四区区署、三麻乡政府、阳江县第八区人民政府、三麻乡人民政府、麻汕乡人民委员会、麻汕公社和麻汕镇政府驻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陆路的发展,麻汕墟的码头渐渐衰落。古墟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式微而沉寂。如今,这个沿江而建的古墟,不论是江边的商埠码头,还是小狗岗上的望江楼,墟上的古商铺、古巷道,仍然保留着旧时繁华和古朴风貌的印记。

《七百年麻汕古墟》图文并茂,将麻汕古墟历史浓缩成驻麻汕墟政府机构、古墟春秋、红色印记、历史事件、风景名胜、百年老校、名人在麻汕、民俗风情、市井往事和专家学者观点建议等方面共八万字的史作。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诸多领域,全面展示麻汕古墟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彩的民俗生活以及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了解认识麻汕古墟历史的市情教材。

《七百年麻汕古墟》编印的完成,填补了麻汕地区历史叙事的空白,是对该地区历史文献发掘与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书中追忆了一些历史名人的经历,也钩沉了不少重大事件的历史细节,还刻意保存了许多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这些都增添了著作的丰富性和可读性。

撰文:巫雅柠 白帆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