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第一区,硬核“力挺”企业家 | 南方眼·观南山

作者 曾子航 2025-07-02 19:22

近日,广东经济第一区再出“新招”。深圳南山推出司法助企“六个一”行动,硬核“力挺”企业家。

“六个一”包括一个对接平台、一个绿色窗口、一批商协会人民调解组织、一系列司法助企案例读本、一系列司法助企行活动、一揽子“司法助企微实事”项目。

有企业家直言:“举措看似无形,却可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合规红利。”

这些政策为何出台、将有何影响?又能何以变成“真金白银”,进入企业家的口袋?

当企业家成“新特产”,法治如何固企稳企?

目前,南山区商事主体突破60万,上市企业达217家,相当于每3名常住人口中就诞生1个市场主体,每平方公里就有超过1家上市公司。

曾经,荔枝是南山的“土特产”;如今,企业家才是南山的“新特产”。

企业家“浓度”这么高,南山要拿出新招、实招、组合招,才能实现有效的固企、稳企作用。

“法治不仅是营商环境的基石,更是企业穿越经济周期的生存智慧。”来自企业界的百盈(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晨,同时还担任南山区政协常委、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会界别委员工作站执行站长。她发现,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企业面临的合同违约、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的风险整体增长。

而这种风险,直接干系企业的生存状态。

实践中,企业也在向司法审判机关表达诉求。

“企业面向法院的司法需求,主要聚集在如何回避、减少、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熊晓婷介绍,例如如何提前预防劳动用工、商业秘密中的风险,把它化解在萌芽状态。进入诉讼环节,企业还会关注尽快缩短诉讼程序、实现诉讼权利;在保全执行阶段,如何防止资金链断裂、维护资本安全,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

诉求、场景、环节这么多,南山又是如何破局?

这项由南山区政协统筹指导,南山区法院、南山区工商联(总商会)、南山区司法局联合开展的司法助企“六个一”行动,成为了其中关键一环。

预防+服务+保障:“六个一”重塑司法供给链

“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本质上是成本与效益的博弈。”周晨认为,“六个一”行动构建了全链条的司法保障体系,让企业不再为法律纠纷耗尽精力,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市场的开拓。

一个对接平台。“司法助企工作室”协作平台联合有关单位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一个绿色窗口。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企”绿色专窗,减少企业在诉讼过程中的时间成本。

一批商协会人民调解组织。在行业协会、商会内部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

一系列司法助企案例读本。精选典型案例及普法读本公开发布,为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合规路径。

一系列司法助企行活动。开展劳动用工、股权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讲座,触达惠及更多企业。

一揽子“司法助企微实事”项目。开展2025年度“司法助企微实事”培育,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预防+服务+保障的模式,让企业在寒冬中不再因为法律风险雪上加霜,而是以法律的定力,留住了发展的基本行列。”周晨评价道。

“南山本身是一个创新城区,很多企业的国际化和创新能力非常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法治是一个前提保障。”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粤海商会会长、深圳市华美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焕祥已经扎根南山30年,他同样期待“六个一”行动能够找到了更加高效快速的方法,为企业保驾护航。

南山探索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法治供给体系。这场由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工商联三方协同推进的司法供给侧创新,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突破:从被动审判迈向主动服务、从个案解决走向系统治理、从司法赋能转向生态共建。

期待南山的司法助企“六个一”行动,为更多企业撑起发展的坚实后盾,也期待这里厚植沃土草木丰,上演更多企业与城区“双向奔赴”的共生共荣新故事。

南方+记者 曾子航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