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集团保民生:以水为“笔”,绘就生态新画卷

作者 郑家琪;施美;钟雨晴 2025-07-03 06:31

【编者按】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东莞市国资委联合南方+重磅推出《聚合力——东莞国资以党建引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栏目,生动展现市属国企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使命担当。本栏目将聚焦“党建引领、国资聚力”的生动实践,通过重点领域民生保障、产业布局优化升级、金融服务精准赋能等维度,全景式呈现东莞国资系统以红色引擎驱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探索。


在东莞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浪潮中,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水务集团”)扛牢国企经济责任,将优质水工程、生态治水创新、民生服务攻坚与党建赋能发展拧成一股绳,在保障民生、优化环境、服务发展中展现硬核担当,以“水力量”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供水治水筑牢民生基座

城市供水是民生之基,水务集团推动全市“供水一张网”,覆盖32个镇街(园区),服务近千万人口。

管网改造施工现场

管网改造施工现场

为让“优质水”“放心水”流入千家万户,水务集团投资约92亿元开展民生供水工程建设,包括构建“双水源”供水格局、改造供水设施、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约2400公里等。重点推进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二期工程,总投资11.84亿元,在虎门、厚街等10镇街更新1493老旧供水管网。工程选用优质材料如PE管、薄壁不锈钢管等优质材料,同步升级水表及智能化管网运维系统。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1128.83公里,预计2026年6月竣工。届时,一条条“地下动脉”将确保居民拧开水龙头就畅饮“放心水”。

同时,水务集团创新破解污水处理选址难题。清溪厦坭水质净化厂二期开创东莞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先河,日处理能力5万吨,总投资5.37亿元。设施藏于地下,地上空间化身为生态公园,为清溪镇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该项目毗邻河道与学校,成功化解“邻避”问题,成为环境与民生双赢的典范,守护绿水青山。

清溪厦坭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

清溪厦坭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

党建引领服务基层惠民生

在民生服务前沿,水务集团下属管网公司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激活神经末梢。党员先锋队深入沙田镇稔洲村、南城石鼓社区,采用“人工+机械”联合作业模式,疏通390米淤堵管道、清理15座检查井,为500余户居民排除内涝风险。这些行动赶在暴雨前落实,预防汛期隐患并改善人居环境。

开展志愿清疏活动

开展志愿清疏活动

重大项目一线,党旗始终飘扬。水务集团构建“党建进工地”“党建联盟”等模式,如下属建设公司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建联盟”,采取理论联学、安全联抓、质量联控、难题联攻和风险联防,引导党员攻坚克难,推动党员带头解决“卡脖子”问题,比如一次性建成亚洲最大单体水厂——松山湖水厂,攻克地质结构复杂而诱发的地下水难题,推动首台盾构机“松木山一号”始发。三年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累计节约成本近17亿元。

下属实业公司拓展“固废业务+资产运营”,建成污泥100%本地化消纳体系,推进与苏伊士集团合作的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该项目作为绿色典范亮相中法建交60周年经贸活动。推动水务集团公司首个“自筹资金+社会代建”商业地产项目水业大厦首层商铺出租率100%,招商运营取得突破。

科技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

科技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

下属科技公司领跑绿色赛道,2025年3月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成功并网,装机容量4.46兆瓦,为第四水厂、第六水厂提供年约456万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约146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549吨,助力水厂低碳转型。

从汩汩清泉到生态画卷,水务集团以实干筑牢发展基石。在服务市民、优化环境中,源源不断贡献“水动力”与“水担当”,绘就水清岸绿、生活和谐的城市新图景。

撰文:郑家琪 施美

设计:钟雨晴

统筹:施美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