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负责人、甲状腺外科主任邱昌洪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承载着十七年光阴的锦旗。曾经的患者小孟专程从湖南赶来,将这份酝酿已久的感谢送到他的手中。
17年前,5岁的小孟因消化道出血命悬一线,正是邱昌洪及其团队的及时施救,将他从死亡边缘挽回。六千多个日夜,小孟从未停下寻找救命恩人的脚步。这份漫长的牵挂,终于在第八个医师节,迎来圆满的回响。
小孟向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邱昌洪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小孟向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邱昌洪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生死时速!深夜抢救消化道出血患儿
“医生,救救孩子!”
2008年4月27日深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5岁的小孟被父母抱着冲进医院,面色惨白,嘴角还挂着未干的血迹。短短半小时内,他已呕血300毫升,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
输血、补液、洗胃……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展开。然而,监护仪上的数字仍在报警。“必须马上请外科会诊!”急诊科值班医生当机立断。
时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邱昌洪被电话铃声惊醒,抓起外套就往医院赶。经查体,他初步判断患儿病情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系剧烈呕吐所致。
“最好立即手术,探查出血点,及时止血!”邱昌洪语气坚定。“孩子年纪小,出血量大,出血点不明确,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凌晨3时15分,手术室内无影灯亮起。邱昌洪、张鹏等医生带领医护团队打开患儿腹腔,在血泊中耐心寻找出血点。
“找到了!”他们发现小孟贲门胃底黏膜多处撕裂,鲜血不断渗出,血凝块堵塞胃腔。邱昌洪迅速指挥清除血块、精准缝扎出血点、切除部分粘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每个步骤看似简单,却都关乎生死。
经过近2小时的奋战,最后一针缝合完成,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手术室里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术后,小孟被转入综合ICU密切监护,邱昌洪多次查房,根据其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9天的系统治疗和观察,小孟康复出院。
不久后,因父母工作调动,小孟离开肇庆,回到湖南老家继续完成学业。身虽未至,心却常系。对于肇庆这座城市、对于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的医护人员,小孟的惦念从未停歇。
小孟与邱昌洪医生(左三)等人合影留念。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小孟与邱昌洪医生(左三)等人合影留念。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医患同心!十七年“念念不忘”终迎回响
今年3月,当医院工作人员告诉邱昌洪,一位曾经的患者正通过肇庆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寻找他时,邱昌洪愣住了,未能在第一时间回忆起这段往事。直到翻出2008年的病历,他才从泛黄的字迹中拼凑出小孟的身影。
对邱昌洪而言,17年前的那台急诊手术,不过是职业生涯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夜班;但对小孟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人生转折点。他在感谢信里写道:“如果没有你们高超的医术,我可能早就离开这个世界,享受不到未来的人生了。我想看一看这个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
关于这段痛心的经历,小孟的父母始终讳莫如深。每一次提及,都无异于重新撕开他们心中未愈合的伤口,再度沉入差点失去孩子的恐惧中。
小孟虽然多次试图询问患病的细节,但每每话到嘴边,看到父母骤然低落的神情,他又不忍心从至亲的伤口里去换取答案。于是,他决定将疑惑埋在心底,独自去寻找真相。
2025年春节,在整理旧物时,小孟意外发现了几张当年的入院缴费单,单据上“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这与他记忆中事件发生在肇庆的片段完全吻合。
“原来就是这里!”他当即写下一封感谢信寄往医院,随后又通过肇庆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留言打听。经过多方辗转,这段跨越17年的医患情缘终于重新连接。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小孟再次回到了肇庆。时光荏苒,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已从当年的旧院区迁至现代化的新院区,他本人也从5岁的小患者长成了挺拔的青年。不变的是,邱昌洪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一线。
小孟说:“看到邱医生身体健康,始终奔忙在治病救人的路上,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感动、特别敬佩。”
小孟在牌坊广场献血点献血。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小孟在牌坊广场献血点献血。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在肇庆期间,小孟还特意前往位于市中心的牌坊广场献血点献血。看着鲜血缓缓流入采血袋,他万分感慨:“17年前是肇庆人的血挽救了我的生命,现在该轮到我将爱心传递下去了。”
再次见到小孟,邱昌洪的欣慰溢于言表。这份跨越17年的感谢,是患者以性命相托的信任,是医生以专业守护的责任,是“医患同心”的生动诠释。
得知小孟即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消息,邱昌洪送上殷殷嘱托,言语之间满是作为长辈的骄傲与期待。
“能看见曾经的患者健康长大,走向成熟、回报社会,我觉得非常欣慰,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未来,我还会继续坚守在救死扶伤一线,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坚定地走下去。”邱昌洪说。
南方+记者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