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访厨邦:一场南派酱香的品质溯源之旅

作者 赵兵辉 2025-08-08 14:39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品质中国》栏目走进中炬高新(600872.SH)的全资企业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由央视主持人朱迅展开全链路、沉浸式的实地探访。

在节目中,央视主持人朱迅深入大晒场和现代化生产车间,实地探访酱油的发酵全过程。通过央视镜头的沉浸式呈现,厨邦将“让公众看得见的品质”从口号变成了真实可感的企业行动,诠释了南派酱油代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央视主持人朱迅深入大晒场和现代化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央视主持人朱迅深入大晒场和现代化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时间往往意味着成本。但对厨邦而言,时间是酝酿酱香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广东南部地区全年日照充足,每年日照天数多,温度适宜,厨邦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在厂区建设了大规模的“阳光晒场”。酱缸整齐排列,在阳光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黄豆缓缓发酵、转化,沉淀出酱香的本味。这并非工业酿造的“速成法”,而是一场遵循自然规律的风味养成。

“看得见的酱油”,不仅要晒得足,更要做得细。在厨邦,从一颗黄豆进入厂区那一刻,就踏入了严苛标准下的生产链。原料需通过多方面筛检;制曲环节全程由智能系统控温控湿,确保微生物有足够优秀的环境条件;酿造完成后,每一批次成品还需经过理化指标检测,才能进入市场。每条链路的严格把控,都是厨邦对匠心品质的执着追求。

“看得见的酱油”,不仅要晒得足,更要做得细。 受访者供图

“看得见的酱油”,不仅要晒得足,更要做得细。  受访者供图

为了实现对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厨邦还构建了完整的溯源系统:一瓶酱油可以精确追溯。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体系,是品牌长期积淀出的底气,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作为南派酱油的代表,厨邦坚持“传统”,但并不拒绝变化,而是在坚守本味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未来酿造的边界。

近年来,厨邦持续加大在酿造科技方面的投入。自主研发的智能制曲系统精准模拟天然发酵环境,对温度、湿度、微生物活性进行动态调节,不仅大幅提升制曲的成功率,还有效稳定了风味输出。在菌种选育方面,厨邦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菌种的优化、迭代,让“自然酿造”有了现代科技的支撑。

与此同时,厨邦也在尝试打破“酱油只是调味料”的传统定位。通过与美食IP合作、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沉浸式科普、面向年轻人的“打酱油体验”、晒酱地标打卡等方式,不断拓宽“南派酱香”的文化外延,把原本静态的产品场景,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方式与社交符号。

厨邦酱油 通讯员 受访者供图

厨邦酱油  通讯员 受访者供图

晒酱、打酱油、酱香菜肴——这些看似“老派”的元素,如今正在以新的方式,重新成为年轻消费者表达生活品味的一部分。

此外,厨邦主动制定严于国标的内控标准,搭建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与溯源体系。这些看似“自找麻烦”的做法,在短期内确实拉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成本,却换来了消费者对品质的信赖与复购。

将品质写进生产流程,把“看得见”的理念嵌入日常运营,这种坚持,最终成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有行业观察者表示:“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厨邦这样‘不讲捷径’的品牌反而更显珍贵,它提供的不只是味道的保障,也是一种踏实的安全感,更是一种对南派酱油酿造技艺的传承。”

南方+记者 赵兵辉

编辑 刘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