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饭堂②|中山火炬区:“双轨服务” 守护银发“食”光

作者 林雨萱 2025-08-28 14:42

【编者按】

养老服务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中山市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从启动“香山长者饭堂”标准化建设,构建“政府补助+商家让利+个人支付”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到指导镇街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山正逐步织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此举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以精细化举措破解长者“吃饭难”问题,更让银龄群体在热气腾腾的餐食中感受城市温度,实现养老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即日起,南方+推出“长者饭堂”系列专题,分享中山各镇街养老服务创新实践与成效,共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


正午时分,中山火炬高新区博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内暖意融融,氤氲的热气裹着醇厚的卤香飘满屋子。年过八旬的陈爷爷端着一碗筋道的面,舀起一勺裹满西红柿的卤汁,脸上满是笑意:“暖乎又入味,真是要感谢这些志愿者们。”

这一幕,源于博凯社区的一场爱心行动——社区联合童心健康管理驿站、市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及市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爱心‘食’光”助老幸福餐活动。现场格外热闹:“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穿梭其间,细心为长者盛饭递汤,并耐心叮嘱每位老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正在博凯社区为长者盛饭递汤。 受访者 供图

“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正在博凯社区为长者盛饭递汤。 受访者 供图

这样充满温度的场景,正是火炬高新区以长者饭堂为核心构建优质养老服务体系的生动体现。

目前,火炬高新区已建成25个社区助餐点,日均就餐1100人,年度助餐超25万餐次。“我们始终把老人的‘食’事当作民生大事,通过‘保障+关怀’双轨发力,让长者不仅吃得饱、吃得好,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火炬高新区政务数据和社会事务局副局长黄玲珊表示。

以“政策+资源”筑底,让惠民服务既有力度更有广度

五星村白庙鲤鱼尾街的长者饭堂里,七十多岁的聋哑老人谭叔正拎着几个饭盒——每天十点半,他都会准时帮周边数位年龄相仿、行动不便的邻居们取餐。四年前,五星村还没有长者饭堂,他要开着电动三轮车,跨过两条马路,到长者饭堂六和社区助餐点取餐;两年前,村里设了助餐点后,他依旧坚持送餐,风雨无阻。“他体力有限、行动能力也偏弱,却把帮邻居取饭当成日常,这份心意让人感动。”五星村民政干部胡帜威说,这样的便利与温暖,源于火炬高新区“政策兜底+资源整合”的双重支撑。

谭叔正在五星村的长者饭堂里打包饭盒。 受访者 供图

谭叔正在五星村的长者饭堂里打包饭盒。 受访者 供图

“政策是养老服务的基石,既要普惠全体,更要兜牢底线。”黄玲珊介绍,在中山市民政局指导下,火炬高新区制定“低偿+补贴”政策:对全区年满60周岁长者,由财政补贴实现低偿就餐,让实惠饭菜惠及每一位银龄老人;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六类重点保障对象,实行政府全额补贴,彻底解决特殊群体“吃饭难”问题。同时,围绕长者需求制定养老服务清单,规范服务内容与补贴标准,让政策红利覆盖更多生活场景。

资源整合则让服务触手可及。黄玲珊提到,火炬高新区25个助餐点均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甚至祠堂等存量资源,经适老化改造后投入使用,以最低成本实现广覆盖。如今助餐点直接建到自然村、家门口,让长者“足不出村”就能吃饭。像博凯社区长者饭堂,还与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毗邻,长者吃完饭后能直接参加有关活动,“吃饭+服务”一站式解决,上半年仅长者学堂就开展活动804节次,服务超2.1万人次。

以“关怀+监管”提质,让养老服务既有温度更有保障

一场长者生日会在火炬高新区博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热闹开场。此刻,社区长者饭堂化身成“社区大舞台”,高龄长者与三鑫凯茵学校师生、火炬开发区凯茵新城商住小区第四届业主委员会代表欢聚一堂,孩子们以语言表演、拉丁舞、合唱等节目,向长者送上真挚祝福。

博凯社区工作人员提到,现场最让长者雀跃的是“智慧助老”环节。社工化身“科技导师”,手把手教大家用手机拍视频、学剪辑。72岁的王大爷举着手机反复练习,认真道:“第一次做视频,得拍好发给外地女儿看!”在社工指导下,老人们不仅完成人生首个短视频,还把“生日vlog”分享到朋友圈,让欢乐进一步传递。

社工化身“科技导师”,手把手教大家用手机拍视频、学剪辑。 受访者 供图

社工化身“科技导师”,手把手教大家用手机拍视频、学剪辑。 受访者 供图

“养老不只是‘暖胃’,更要‘暖心’。”黄玲珊表示,火炬高新区从多维度延伸长者饭堂服务内涵:对行动不便者,通过义工送餐上门开展探视关怀,上半年上门送餐约1500餐次;为特殊困难长者开通绿色通道,每日三餐送餐,今年1-7月送餐数量逾5880餐次;对有精神需求的长者,打造“长者饭堂+学堂”模式,近期博凯社区就联合葵林艺术工作室开展6节丙烯画DIY课,12名长者把普通背包、花瓶改成艺术单品,在创作中收获快乐。此外,还培养180名老年义工,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义工总服务时长达3万小时;组建“社工+康复师+居养员”服务团队,依托25个长者饭堂及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开展“4+N”项(助医、助洁、助安、助餐4项基本服务+N项拓展服务)老年服务,上半年服务超4万人次。

服务有温度,监管更要跟上。黄玲珊介绍,火炬高新区成立区级长者饭堂监督小组,区属责任部门每月至少实地抽查2次,还定期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在供餐单位负责人陪餐基础上,区主管部门每月开展2次陪餐,发现隐患立查立改,无法立即整改的挂牌督办,从源头上守住长者“舌尖上的安全”。让长者吃得放心、过得舒心,真正乐享银发“食”光,从一碗热饭的安全保障,到多元服务的情感关怀,火炬高新区正用“双轨服务”,让养老变成有品质、有温度的“享老”。

撰文:林雨萱

编辑 王浩宇 钟商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