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附属脑科医院启动医师节“感控好医师”点赞,快来为TA加油!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8-14 22:49

在医院的每个科室中,都少不了感染防控医务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在监测数据里揪出感染隐患,在流程检查中堵住传播漏洞。他们是医患间的“安全屏障”,既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也帮患者规避交叉感染风险。

感控的工作,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对细节的执着。从制定防控预案到跟踪耐药菌变化,从培训手卫生规范到督查隔离病房管理,这份藏在幕后的职责,恰是守护医疗质量安全的隐形基石。

在第8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这群“隐形卫士”点赞!

1、十佳感控医生(可多选) 神经外科 郑舒畅 神经内科 卢志伟 老年精神科 郁俊昌 慢性病科 唐玫 心身医学科 李强 ICU 谭韶霞 慢性病科 陈彦桦 儿少科 麦思茗 慢性病科 谢育坤 中医科 吴升伟 2、十佳感控护士(可多选) 急诊科 邓秀荣 手术室 张惠境 内科 曾林 情感障碍科 李淑芬 神经康复科 黄嘉莹 慢性病科 林晓仪 慢性病科 杨水仙 脑血管病科 邓雪珍 慢性病科 甘瑞妍 老年神经科学中心 龚甲珍 3、十佳感控督导员(可多选) 检验科 岳磊 MECT室 陈倩怡 康复科 伊尔夏提 江村消毒供应室 韦少凤 检验科 张婷 睡眠与节律医学中心 贺丽花 超声心电科 黎铭 MECT室 朱艳春 康复科 温领华 影像科 伍少娟 提交

神经外科 郑舒畅

感控之路,步步谨慎,一次手部的消毒、一枚口罩的佩戴、一道流程的遵循,皆化作抵御风险的坚固盾牌。防微杜渐,须以鹰眼盯细节;敬畏生命,当以仁心筑防线。以神外之精微践行感控之严谨,以敬畏之心守护颅脑方寸安宁。

神经内科 卢志伟

神经内科感控,需兼顾专科之独特与基础防控之根本,凭借精细化管理之策与循证实践之道,共筑安全之铜墙铁壁。每次查房都是一次院感防控督导,严格落实接触隔离,封死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之路;严格把控导尿管、中心静脉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三管”操作的“零”医院感染作为至上追求。

老年精神科 郁俊昌


院感感控工作处处无小事,失误是大事,医院感染对患者朋友而言,更是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疾病痛苦,所以感控工作是医护除痛驱疾的重要一环。手卫生,乃感控之基石,最为有效且不可或缺,它呵护了医者之手,更阻断了交叉感染之链。防控你我他,健康每个人,从手卫生开始。

慢性病科 唐玫


作为感控工作人员,我们深知“防大于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手卫生的落实、每一份数据的监测、每一处流程的优化,都是为患者和医护筑起安全的屏障。感控不仅是规范,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愿做无声的守护者——用专业抵御风险,用细节筑牢防线,让安全成为习惯,让医疗更有温度。

心身医学科 李强


人人都是感控的践行者,感控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体现在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中。作为感控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培训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让每个人都掌握最新院感防控知识;凭借感控人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及时发现院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将潜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确保科室的质量与安全。

ICU 谭韶霞


以“零感染”为信仰,不放过任何微不足道的风险——从呼吸机螺纹管冷凝水的规范倾倒,到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毫米级的边缘密封,再到导尿管位置的合理安置,从主任医师到护工,每一双接触患者的手都值得被精心培训、时刻提醒。坚持团队作战,在耐药菌蔓延前筑起防线。

慢性病科 陈彦桦

感控无小事,细节见真章。从手卫生的规范执行到无菌操作的严谨落实,从耐药菌的精准防控到诊疗流程的持续优化,我们以科学为盾、以责任为刃,在每一个环节筑牢安全防线。感控不仅是规则,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是监测,更是对初心的坚守。身为感控医生,我们必须以精湛的专业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患者及同仁构筑起“零感染”的防线。

儿少科 麦思茗

身为儿少科的感控医师,职责远不止监督与数据记录,更需以满腔热忱与实际行动,引领科室每一位医护及工作人员,让“人人皆为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在儿少科生根发芽,切实为病区的医疗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慢性病科 谢育坤

始终以“筑牢感控防线,守护医患安全”为使命。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接触隔离措施,有效遏制了耐药菌的传播;通过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控培训体系和优化防控流程,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监测数据显示,感染率降至近三年最低。未来将继续以专业为盾、以责任为矛,为脆弱群体构建无形的安全屏障,践行“感控无小事,安全大于天”的职业信念。

中医科 吴升伟

作为科室感控医生,我始终以“精准感控、多学科协作”为核心,推动科室感染防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担任感控医生以来,严格落实手卫生、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等防控要求,通过动态化监测、个性化管理及中医药干预策略,显著降低科室院感风险。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推动感控措施与临床诊疗深度融合,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筑牢安全防线。

急诊科 邓秀荣

急诊是医院前哨,风险高、节奏快,而感控是守护急诊患者与医护的共同安全防线。以科学防控为尺、以细节把关为准,盯流程、守节点、控风险,做无形病原体的狙击者。荣誉是起点,更是责任。

手术室 张惠境

手术室感控无小事,细节定成败。每一次手卫生的严格执行、每一件器械的彻底灭菌、每一处环境的精准消毒,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院感“零感染”并非口号,而是源于对无菌原则的敬畏和对操作规范的坚守。在监督每一院感防控环节时寸步不让,只因深知微末疏忽均可能酿成不可逆的伤害。

内科 曾林

两年前的我不知道院感护士的具体含义,只知道负责院感的护士长时不时地抓我们洗手,培训护工阿姨穿隔离衣,有时还做空气监测。直到后来,这些工作变成了我的日常,开始理解为什么洗手一定需要遵循七步洗手法,也明白了空气监测背后的“秘密”。院感无小事,院感护士可能每天做的事不起眼,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管得宽”,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给了患者多一份保障。

情感障碍科 李淑芬

感控的工作,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对细节的执着。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评估,从规范的手卫生到精准的环境消毒,从隔离措施的落实到标准预防的践行,这些看似平凡的措施,实际上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以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深知,每一个环节的严谨,都是患者安全的基石。做好感控,即是以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用无数个细微之处,构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长城。这份平凡中的伟大,是我坚守的意义。

神经康复科 黄嘉莹

为了将神经康复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我们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包括加强病区人员手卫生培训,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到位,以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我们特别关注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以及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风险。通过这些专业技术和责任心的运用,我们致力于构建坚固的感控防线,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慢性病科 林晓仪

在精神科病房这一特殊战场上,感控工作是守护脆弱群体的铜墙铁壁。通过精准干预患者行为、规范处置职业暴露、强化环境物表消毒,为脆弱群体构筑健康屏障。持续提升团队执行力,我们用专业与耐心,将规程转化为温暖的守护,在挑战中织就“院感零感染”安全网。

慢性病科 杨水仙

感控工作不仅是制度的落实,更是对患者安全的守护。精神科患者的情绪有时如风起云涌,在护理时更需以耐心和细心将院感防控细节注入其中,将手卫生、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等融入日常护理。每一次宣教、每一次督导,都是为患者筑起无形的防护墙。感控无小事,唯有严谨与关爱并行,才能为患者筑起安全的“隐形防线”。

脑血管病科 邓雪珍

感控是“隐形的防线”,却关乎生死,每一次规范的手卫生,都在默默守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感控工作里没有“小事”:手套佩戴不规范、消毒时间差几秒、医疗废物分类错误,这些看似微小的疏漏,都可能成为感染扩散的突破口。推动感控落地,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感控的一环”。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用专业和细致,为生命筑起一道看不见却最坚固的保护墙。

慢性病科 甘瑞妍

感控是医疗安全的基石,以科学为指南,以责任为使命,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落实病房日常感控督导工作,筑牢患者与医护的安全屏障。以专业守护生命之光,以细节阻断感染风险,持续精进、不懈追求,全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控无小事,防患于未然——这是信念,更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老年神经科学中心 龚甲珍

作为感控护士,我们是医院里的“隐形守护者”。每天与看不见的微生物较量,在细节中筑牢安全防线。每一次的手卫生督导到每半年的环境监测,每月进行护理员手卫生和保洁员清洁工作,医护人员的院感培训,我们用专业和耐心建立第一道医患安全的防御线。尽管工作细节繁多,但每当见证到医院感染率的显著下降、抗生素使用的减少,以及医护人员逐渐养成规范的手卫生习惯时,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显得格外有意义。感控无小事,防大于治,责任重于山!

检验科 岳磊

身处检验一线,深谙感控即生命线。精准操作乃基石:严守规程,杜绝污染,确保结果准确无误,有效阻断传播链条。生物安全是铠甲:规范防护、强化消毒、严管废物,筑牢人员与环境安全屏障。风险预判至关重要:标本乃风险之源,需实施全程闭环管理,严格排查每一处隐患,确保防患于未然。协作共治是根本,联动临床,宣贯全员,共筑坚不可摧的院感防线。

MECT室 陈倩怡

做好MECT感控,既要隔绝微生物侵袭的物理风险,也要抚平精神创伤的心理暗涌。当患者笑着把电极片称为“重启按钮”,把感控台称作“生命安检站”,我们便在这电流与微生物的无声战场中,铸就了不可替代的双重神盾:一盾守肉身无虞,一盾护灵魂有依。唤醒心灵的战场中,感控永不缺席。

康复科 伊尔夏提

作为精神康复感控督导员,深知这里的院感防线连着特殊心灵的安宁。患者的认知差异、行为特点,让每一次监测都需更细致,每回督导都要更耐心。从督促规范治疗到清洁康复环境,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着重大责任。默默于幕后雕琢细节,以专业技艺应对特殊挑战,凭借不懈坚持构筑坚固防线,陪伴患者在安全的港湾中稳步迈向康复——此乃职责所在,更是对生命无尽的温柔呵护。

江村消毒供应室 韦少凤

“我们不在病房,却守护着每一台手术的安全,我们不执手术刀,但每一把器械都经过我们的手重生。”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是隐形的,但责任重于泰山。“0.1℃的温度误差,可能是医院感染率上升的开始;0.1秒的疏忽,可能是医院感染风险增加的源头。”于无菌参数的严守、生物监测的细致、器械消毒的彻底中,我们深刻领悟:感控之事,无大小之分,精准即是生命的守护神——在这片无菌的净土上,我们承载着守护生命重量的神圣使命。

检验科 张婷

编好每一份流程、讲清每一步操作、填准每一张记录,把病毒检测的每个环节攥紧在规范里,让细微的坚守连成防线。样本接收时多核对一次编号,试剂调配时多校准一回刻度,结果复核时多停留一秒目光——这些重复的较真,藏着对每份样本背后生命的敬畏。这就是我们检验人,用专业细节织就的网,兜住的不仅是数据,更是让人踏实的安全温度。

睡眠与节律医学中心 贺丽花

在深夜的病房里,感控是无声的守护者。严格消毒多导睡眠仪,一人一用呼吸面罩,终末处理床单元,定期监测环境物表,我们用细节筑起安全屏障。每一次规范的执行,都是对提升患者健康睡眠质量的承诺。在静谧的夜里,我们以专业和坚守,通过护理干预确保感控成为患者安眠的保障。

超声心电科 黎铭

自担任超声心电科感控员以来,建立了完善的院感管理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迹可循,便于记录和追溯,定期组织全员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加强科室全员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明确探头“一人一用一消毒”操作要求,落实“多重耐药菌患者检查后终末消毒”等流程,注重对工作环境的消毒监测。

MECT室 朱艳春

站在电梯门口,见到来探病的家属:“您稍等一下!”我拦住了匆匆赶来的她,微笑着递上一瓶手消毒剂,见阿姨有些疑惑,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解释,在接触患者之前,请先进行一次手消毒,手可能接触过电梯按钮、门把手,这些地方容易藏匿细菌,用手消毒液搓一搓,就像一层“防护衣”。阿姨恍然大悟,认真跟着揉搓起指尖、指缝。

康复科 温领华

担任康复科感控督导员已有5年,无惧各类感染性疾病和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挑战。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做好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守护康复患者的健康,达成康复科零感染成就。

影像科 伍少娟

以患者与医护安全为核心,将感染防控贯穿诊疗全流程,杜绝侥幸,严守规范。遵循指南,落实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让每一项措施都有据可依。从医护到工勤,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从门诊到检查科室,处处都是防控主战场。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傅文臻

编辑 钟烜新 张茵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